梁修齐临死前获得太傅封赏,足可以看出周缙是想让梁修齐教授周熤这个未来的储君。
如今梁修齐已死,周缙很可能让徐济退下相位专职教授周熤学识。
太师兼文武,太傅主文,太保主武,太傅才送出去,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用,徐济是文臣,封为太保不合适,那就只能是太师。
翌日一早。
周缙派了杨庆到徐济府上,问徐济的身体情况,问他何时可以到政事堂处理事务。
徐济装作一副病恹恹的样子,推脱身体不适。
三天时间,杨庆一连三次到徐济府上询问徐济的病情。
第三次,徐济直言身体不能力行,提出要告老还乡。
其实双方都心知肚明,三请三辞只不过是走个过程而已。
杨庆急匆匆回到御书房,将此事告知周缙。
又是一连三天,杨庆去了三次徐府,徐济三次请辞。
周缙这才命人写下圣旨,同意徐济告老,并封其为太师。
程衡还没到东京城,徐济已然以三公太师的身份退下了相位,今后专职负责进宫传授周熤学识。
在此之前,满天飞的奏章都是因为梁修齐之死弹劾徐济的。
徐济一退下相位,大臣们的奏章立刻转变画风,变成了要求周缙尽快册立太子。
这些奏章五花八门,从各个方面议论了立太子的紧迫性。
户部尚书王钧:“臣伏读前史,见圣王之御天下也,初篆大业,即建储贰,盖所以安亿兆危疑之心,绝中外觊觎之望。”
谏院正司谏许致修:“太子位缺,天下皆忧,陛下久疑未决,何也?”
刑部尚书邓元洲:“立储久曳不决,至于朝政不安,党争日甚烈,梁相之死,即是明证,更为陛下深思之。”
礼部侍郎韩正奇:“立储之事,陛下数否,非明君行,须自检讨,多闻臣下之言。”
这些人就差直接说,你周缙身体不好,又没儿子,不趁早立下太子,等哪天突然暴毙,大魏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
周缙身体本来就不好,当场气得昏了过去。
沈云初得到消息想进宫看望,却被杨皇后以周缙的身体不合适看望为由,将她挡了回去。
周缙这次昏迷了半日时间,晚上才悠悠转醒。
这次昏迷让他有了很大的改变,变的更担心身后事,开始认真考虑册立太子的事。
周缙以养病为由辍朝半月后,下旨答应了大臣们明年立储君。
这些人倒不是全都存了私心,实则也是在吸取了前车之鉴后,做出的决定。
皇帝一旦暴毙又没有立储的话,那么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可以由皇太后一言而定。
眼疾手快的大臣会快速倒向皇太后一边。
一旦皇太后掌握足够的权力,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交出来。
新皇帝继位后想要夺回君权,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力气。
杨皇后此时与周熤是一条线上的人,但并不代表周缙死后,两人的利益不发生变化。
大臣们不想看到垂帘听政的情况,就必须逼着周缙立储。
按理说沈云初一个正儿八经的公主,听闻父亲病倒想入宫看望是很正常的事,但杨皇后一句话就给人打发回来了,这就是周缙死后皇宫中的真实情况。
如果周缙立了皇储,皇储直接登基继位,杨皇后便无法从中掣肘。
这些人为的不过是让皇位正常交割,不因此发生意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