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时间,两万名落榜考生全部进入了大学就读。
苏牧得知后很是欣慰,他要利用这三年时间对会试进行改革,三年后的会试题目将会有非常巨大的变化,至于他们三年后能不能考中进士,只能靠自身实力了。
而他亲自调教的这批进士却不同,三年后这些人可以直接获得朝廷的授官,成为官员,且有一部分会被派去大学教书育人。
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是由上而下的改革,通过修改高等级考试的内容,迫使民间学堂和私塾改变教学内容。
如此,数年之后,大魏上下必然不再是只读四书五经,而是百花齐放的格局。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人家只学儒学呢?
那么他肯定考不中进士,只会成为皇帝眼中一无是处的落榜生。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落榜生留在京城后,无数陪考人员也留了下来,家财丰厚的人家,竟然不惜斥巨资在城外购买了房屋居住。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家境贫寒的学子。
苏牧对此也做了指示,针对家境贫寒的学子,朝廷可以给予减免学费,并给其发放部分生活补贴。
而这些学生也可以利用学业之余,在京城内打工,赚取些许报酬,以维持他们继续完成学业。
苏牧各种奇葩政令频出,令满朝文武应接不暇。
随着京城人口暴增,东都府尹陈启方忙的焦头烂额。
各种奇葩案件频发,刑部尚书陈方泽忙着立法。
如最近出了几起火车伤人事件,大魏却没有这方面的规定,需要编写相应的法律条款。
此时朝中唯一高兴的人就属户部尚书王钧了,因为苏牧的每一条政令都可以为户部创造巨大收入。
苏牧将算学院改为培养进士的地方后,便将朝政丢给了沈云初,他则每日出宫去白鹿书院讲课。
同时他也找了几个得力助手。
如医学院的先生是从太医院请来的太医王永贞。
建筑学的先生,是从工部请来的工匠师傅。
而最令苏牧意外的是,进士们最喜欢的是格物课。
苏牧讲述的格物课,涉及到了很多物理和化学知识,且是根据现实出发,都是可以近期获得成果的课题。
如他之前做的水银温度计,经由他带着学生一通改良后,水银温度计已经精确到了每一度,既可以用来测室温,也可以用来测人体温度。
有选了医科的人,听了苏牧说的话,领会到体温计的妙用,拿着温度计去找王永贞论道,一番讨论之后,温度计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最顶级的医学工具,在城中大卖特卖。
又如苏牧在讲述平板琉璃的作用时,提到了温室种植,然后便有学农的学生将此事联系到了种植上,随后大魏的第一座温室大棚应运而生。
一连数月,在苏牧孜孜不倦的教学下,这些进士都沉迷进了各种研究中。
苏牧最近几日一直没露面,再次露面时,却是抱着一个木盒,到了课堂上,他打开木盒从里面一个东西。
人们一窝蜂涌入课堂。
看着苏牧在那一阵忙碌。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苏牧淡淡一笑,“你们可有遇到过衣服上发出静电的情况?”
“什么是静电?”
苏牧摇头:“说不清,弹在手上酥酥麻麻的感觉。”
此时有人举手熬:“陛下,我有过,有时候衣服会弹人,那就是静电吗?”
苏牧颔首道:“不错,衣服上的静电,其实就是比较弱小的闪电,今日朕给大家看的是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