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牧点了下头,扫视一眼群臣,说道:“这件事朕会亲自解决,诸位臣公现在回去,全力征调船只,把灾民接到黄河南岸来,发放食物给他们,务必做到不死人,少死人。”
大臣们闻言都是目瞪口呆。
那是一百万灾民啊!
陛下说要亲自解决。
这可能吗?
韩正奇急道:“陛下,京畿路多日不见下雨,亦有大旱迹象,不如让司天监选定个日期,安置灾民与祭天求雨同时进行吧!”
“求陛下祭天求雨!”
“求陛下祭天求雨!”
大臣们闻言纷纷出列,皆是赞同韩正奇的提议。
儒家奉行君权天授,说天子是由上天选中,并授予的权力,而天下万民被这种学说蒙蔽后,则会心甘情愿让皇帝折腾,不会轻易心生不满。
为了自圆其说,儒家于汉代经董仲舒之手,创造了天人感应学说,将君权与神权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近千年过去,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就连有些儒家臣子都信以为真。
当然这并不包括,程衡、林摅、韩正奇,这些重臣。
大魏历任皇帝在发生灾害时,朝臣都会请求皇帝祭天祈雨。
如太祖时,河北路,久旱无雨,田地干涸,民不聊生,自春夏不雨,随时有百姓死亡。
太祖于禁中食蔬,精祷、引咎多日。
太宗时,京畿路遇大旱,太宗曰:朕将自焚,以答天谴。
虽然只是说说,却足以看出,不论皇帝信不信这种学说,都不得不做出样子。
再后来,随着司天监建成,大魏有了预测天气的能力,每逢大旱,皇帝便会走出皇宫,去到外面举行祭天祈雨。
神奇的是皇帝每次求雨,都能得偿所愿。
故此,民间对皇帝祭天祈雨深信不疑。
韩正奇此时提议祈雨,实则是为了安抚天下百姓。
真正操作时,还是要司天监对天气情况进行推测,在确定近期有雨后,才会对外公布祈雨日期。
皇帝和大臣其实是在合起伙来愚弄百姓。
这也是儒家千年来能与君权同在的原因。
皇帝借助儒家为自己保驾护航,儒家为了与皇帝捆绑在一起,明知道是在欺骗,也不得不这样做。
苏牧对此有所耳闻,却是不太信,他不认为司天监每次推测都能灵验。
以此时的演算能力,推测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一旦求不来雨,他这个皇帝岂不是要被大臣们逼着下罪己诏?
那会让他威望大失。
百姓一旦对皇帝产生怀疑,必然会将他姓苏不姓周的事拿出来说话。
而一些隐藏在暗处的反对派,也必然会从中推波助澜。
这都不是他想看到的。
故此,他很不想举行什么祭天祈雨大典。
苏牧摇了下头:“此事容后再说。”
程衡、林摅、韩正奇三人互相对视一眼,心中都是疑惑。
往常按照惯例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