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和王秀玲一夜没有睡好,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儿子的资产已经上千万了。
“建国,天浩回村集资这事儿,你得帮他。”王秀玲望着天花板说道。
“能集起来吗?”陈建国没大有信心。
“不管能不能集起来,既然儿子提出让你帮忙了,你就得帮他,钱的事儿还得是自己人才行,万一请了别人,别人把钱卷跑了,咋办?”
王秀玲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也是,反正我也马上内退了。”
……
两人商量了一晚上,陈建国决定回村帮儿子集资,除了能保证儿子的资金安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村里自己的名声比儿子要好用。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陈建国说道:
“儿子,老爸同意给你当财务官了。”
陈天浩一听,高兴地说道:
“我就知道你不会拖我后腿。”
“你准备以什么方式来集资?”陈建国问道。
“打借条!咱们给每个人出借人写一个借条,借款期限是一年,年息按银行五年定期存款利息3.6%,一年后兑现本钱和利息。”
“一年利息3.6%?太高了吧?”陈建国有些吃惊道。
“不高。低了没人借,再说,我都算过,有得赚!”
父子二人边吃饭边商量了一些细节。
饭后,陈天浩开着桑塔纳载着父亲回到了大陈庄。
很快,陈建国儿子高息借款搞房地产的事情就传遍了全村。
头两天,大家都抱有观望怀疑态度,只有几个跟陈建国私人关系比较的村民借了钱。
万事开头难。
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头,就会好办很多。
一年利息3.6%对于农民来说是个很大的诱惑,那些想多赚利息又担心风险的人看到有人借了钱,心里也还是动摇。
很多人开始扎堆议论。
“陈建国给的利息很高了,银行的整存整取一年定期利息才2.25%。”
“一万块钱的话,一年多赚135块。”
“我听说只要借钱的都给一个借条,有陈建国和他儿子陈天浩两人的签名。”
“有借条,到期不还可以去法院告他们。”
“建国两口子都是正式工,城里有楼房,村里有院子,如果到时候还不上钱,也跑不了他。”
“可以借个块试试。”
“听过建国家小子跟以前县委高书记家儿子合伙在维城搞房地产,估计借钱是为了这事儿。”
“高书记不是升官到市里去了吗?”
“是呀,当副市长去了,所以人家儿子才在维城搞房地产。”
“那这事儿听起来挺靠谱儿,建国家儿子这是抱上大腿了。不行就借给他试试。”
“建国两口子人品、口碑一向很好,应该问题不大。”
……
这些议论也传到了村长耳朵里,他打电话给陈建国道:“建国,我怎么听说你在村里借钱,一年息3.6%?”
“是的,村长,天浩跟以前县委高书记的儿子合伙搞房地产,本来想去银行贷款,可是天浩非得在村里借,说什么与其让银行赚利息,不如让村民跟着赚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