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口粮分配的多少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分为人口和工分。人口多、工分多,分的粮食自然就多。
人口分粮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城镇居民实行统销,粮票和供应证制度。大约平均30斤,工人31斤(重体力更多),机关学校29斤,但是油脂肉蛋奶、副食还是缺乏。
城市市民的口粮,根据每人的情况来定量,粗细粮根据定量按比例分配,一般成人市民24斤粮。
按照规定的比例,细粮30%,粗粮:红面、玉米面占70%,24斤粮食中仅有7斤多白面,剩余的是玉米面与高梁面。
而农村就不一样了,70年代,随便生多少没限制,农村一些政策客观上鼓励多生。
口粮按人头定量标准,每人每年360斤原粮(带皮的谷物,折合成品粮260斤左右),刚出生一个孩子也给360斤粮,小孩子多的人家粮食自然就多,多生多得粮。
还有就是生产队年底的劳工分红,公社大集体时期生产队社员参加生产劳动被称为 “上工”,工分就是那时生产队会计记录社员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
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也是按多劳多得的原则来进行的。
青柠算了一下她上工的一个多月(有51天)一天4工分算也才挣了200工分。今年大队的收成好。
按人头分粮自己也能有大概360斤毛粮,在经过打磨去皮应该也就只有250斤左右了。再加上赚得工分,自己还有妈妈留下来的补助金,也是能够养活自己了。
11月15日村里来了广播说让村民和知青去队里的仓库集合,大家统一分粮了。
现场人很多,青柠跟在黄婆婆后边,看着前面吵吵嚷嚷的人群,社员们拿有着口袋去分粮的,有推车小推车去的,每家都有一个户主的姓名章。
把章子放在会计的桌子上排队,叫到谁就称谁家的,在分粮名册上盖个章完事。
大队长黄友良拿着喇叭喊着“大家安静安静”“排好队,一会听着名字一个一个来领取粮食”
那边一个长条桌子,几个板凳有人坐着有人站着,计分员核对分数和粮食,会计和出纳员在核对一次,然后称出相同数量的粮食交给社员再进行盖章。
等到了青柠的时候,青柠分分得了270斤粮食还有一百多斤红薯,。
为青柠年纪小家里只有一个人,村民帮青柠装完了粮食放到一边,等一会用完了推车再给青柠装车送回去,所以青柠就坐在粮食旁边等着。
青柠等着的时候又是看了一出好戏,知青点的人也来这里领取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