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于文朝,当年外出,也不知道应该投奔哪支队伍,文化有限,眼界不高,没头苍蝇一般,碰巧遇上的是红军队伍,跟着听话照做埋头苦干。
要是遇到旁的什么人,甚至山匪,学偷摸那一套,这会儿估计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这些人可以共苦,等到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未必适合身居高位。
屁股决定脑袋,脑袋跟不上,屁股却坐到高处,摔下来也不过是回归本来的圈层。
于湛秋等人不遗余力贯彻领导的决策,几乎得罪了整个京都数得上名号的人,他们四人都知道,事后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包括他们的后代,每个人都被迫短视,眼前的巨大利益和所处位置不容他们退缩,只能一往无前。
未来他们回来之后,几人的结局会是什么,都能想得到,但是这个未来到底有多长,谁知道呢?
总不能因噎废食!
万一来个二三十年,能荣耀这么久,也值了。
等这些人的骨头扶直了,才是恢复的时候。
于湛秋把黑市抓在手里,不仅是他们手里有权,更重要的是于湛秋手里有粮食。
她到处奔走督收催种,狠抓粮食产量,顺势到当地黑市,放一批生活必需物资,把大量财富聚拢在手。
几千年璀璨文明,好东西不计其数,这几十年因为战乱,流失严重。
要么通过各种渠道流失海外,要么被销毁,再者就是被隐藏。
于湛秋利用四处奔走的便利,感知被错放被掩埋的财物,顺利收入囊中。
这些都是好东西!
后世总有人说我们的文物撑起了大E博物馆,其实对于浩瀚历史文化长河而言,十个大E博物馆,我们都能撑得起。
东西都到哪里去了?现在都在于湛秋的芥子空间里。
奔走三年,各地基本稳定下来,官方顺利接手民资遗留的工厂产业公共设施。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被放出来却无家可归成为流民的旧社会奴仆,小妾,姨太太,乃至暗门子,秦楼楚馆出来的,全部得到安置。
原本樊厂长一家六口人住着京都三进大宅院,是当初他用一根金条从一个老太监手里换来的。
现在这处大宅院住着近二十户人家,烟火气十足。
城里有工作的,留在城里,按人头领商品粮,城里没工作又没读书的,下乡去,城市没有余粮,不养闲人。
上下五千年,无论家国天下遇到多大困难,最终分解分担落到个人头上的时候,依旧是农民承担了所有。
乱世农民种地,养活了这么多的人口,现在还是农民的土地,养活了安置不了的城市盲流。
领导也知道。
所以他早早在组织立下规矩,只要将来国库储备粮够吃三年,就全面取消一切农业赋税,若是能有富余,首先补贴农民。
所有人听到这条规定,都觉得领导只是在给农民画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