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夏不知道的是,其实她在南江电机厂已经大大小小算是个名人了。
她一屁股挤掉大萝卜的故事现在还背地里广为流传着,除了那些和曾科长沆瀣一气的人,其他人都觉着大快人心。
再加上后来时夏还上了人民日报,这个故事也就变得更加有传奇色彩了。
她本人简直成为了口口相传中扫地僧似的人物。
不过今天大家伙儿一看,这就是个人还不错长得又漂亮的小姑娘嘛。
这边,产品科武科长精神好了些后,也开始和时夏聊天。
武科长平时就有些嫉恶如仇,和曾科长这种小人在工作上也有过节,因此天然地就对时夏很有好感。
刚刚又借用了风油精,这会儿是越看时夏越顺眼,俩人顺利地就建立了友好关系。
坐在时夏旁边的产品科小干事钱春晓,一脸佩服地偷偷对时夏竖起了大拇指。
──能跟我们科长聊得这么开心,这个年纪,你是第一人。
吃午饭的时候,时夏带到车上的一袋子黄瓜又受到了所有人的羡慕。
作为一个曾经坐过长途慢车的人,时夏是很有发言权的。
在气味混杂车厢里其实根本没有胃口吃什么大鱼大肉,那个时候最想吃的就是一口鲜嫩多汁、气味清甜的小黄瓜,或者是酸酸辣辣的开胃小菜。
因此,来之前她甚至拒绝了赵美娟女士给做的红烧肉,只拿了一大袋小黄瓜、几个饼子以及一罐秘制小菜。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这小黄瓜一出场,大鱼大肉都逊色了。
时夏本来就带了很多,于是拿起来跟大家分了一些,众人也开始分享自己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食物。
俗话说,穷家富路,哪怕平时再拮据,出行路上也会吃点好的。
车厢里顿时热闹得跟食堂一样。
用了人家的风油精,又吃了人家的黄瓜和小菜,武科长对时夏那是更加和颜悦色了。
这下连旁边隔了一个过道的李科长看了都开玩笑:“武大科长,挖我们宣传科墙角可不行啊,小夏可是我们的得力干将。”
武科长有些泼辣地笑着回他:“赶紧学你的英文去,单词都读不出几个,等下到了展会可不得丢你们宣传科的脸?”
李科长也不生气,笑呵呵说:
“这可怪不着我,唉……你说要是说俄语,那我不在话下,说英语,那可真是为难我老李喽!”
顾厂长闻言便给他指了条路:“老李,这英语你恐怕还得跟你的得力干将好好学一下嘞!”
车厢里众人便哈哈大笑起来。
后世的人经常容易误解,觉得这个年代学习英语这些外语是敏感行为,涉嫌“里通外国”的罪名。
但其实这是想多了,当时领导们深谙学习一门语言工具的重要性,七十年代,大领导还曾经提倡建议60周岁以下的同志都要学习英语。
只不过说像武科长这个年纪的人,他读书时国家和俄方处于蜜月期,因此学习的第二语言是俄语。
而他的英语可以说是基本不通,只能在赶车路上临时抱抱佛脚。
像是此次公差的人群中,英语水平不错的人甚至不超过五个。
为此厂里专门制成一本英文产品手册,方便参展客商阅读的同时,也希望随行工作人员能加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