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甘泉宫
官员任命后,便是后宫之事。
身为礼部尚书的崔琰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大王,既已登位,当立王后。”
李烨言道:“孤之正妻,乔婉,自当成为王后,尚书台拟旨下方,礼部择日筹备祭祀仪式。”
“臣,遵王命。”
崔琰刚退了回去,沮授就站了出来,拱手施礼:
“启奏大王,臣有《新政十律》上奏。”
“说来听听。”
沮授打开小册子,说道:
“礼制繁杂,以扰民生,乱世之中,治世之时,当简化礼节,以简朴为主。
其一,丧葬之礼,皆宜从简,废除活人殉葬,少置金银财宝。
其二,后人守孝,以守灵七日为主,之后可披麻戴孝,但不可废政事、误农桑、荒工商。
其三,科举之中,士子多以单子为名,以至于多地县官出现重名之事,不利于管理。
昔日王莽篡汉,复周礼,以双字名耻,至于后世约定俗成,然大汉历代,从未以双字为耻定于律法。
故而,臣建议,推广双字名,此乃利国利民之事,以便于管理官员。
其四,各地需按时登机新生儿,将现有百姓核实登记在册,此事御史台将不定期检查。
其五,以优士,重农,尚工,兴商,为基本国策,不独尊儒,而欲兴百家。
………………………”
沮授说了好大一会儿,一共总结了十条新制。
“沮中书之新制,诸位可有异议?”
孔融环顾四周,见没有官员出来反驳,便站了出来,拱手施礼:
“启奏大王,臣以为不妥。”
“孔从事,有何异议。”
孔融悲天悯人的说道:“大王,祖宗之法,岂能轻变?”
之前沮授提出三省九部的时候,孔融之所以没有出来反对,是因为那不过是对于权力分配的调整,和封建礼制没有关系。
科举制的时候,一是因为李烨已经表明态度,二是在当下行科举,明确选官之法,符合世家和寒门的利益,孔融根本不敢对抗这三座大山。
但是现在不同了,沮授的《新政十律》一出,基本上把孔融一直的坚守都给打破了。
变法确实可以强国,这一点反对变法的人基本上也都知道,不过是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罢了。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以儒家正统自居,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数百年间,儒家在大汉天下,占据了绝对优势,其余百家虽然没有被灭,但根本无力对抗儒家。
毕竟诸子百家都是依附诸侯而存在的,而大汉这个大一统王朝,付出的却是儒家。
所谓盛极必衰,儒家一家独大数百年,内部早就分裂成了不同的流派,有了独立的思想。
而孔融,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后裔,必然以儒家正统自居。
儒家众礼,而沮授的建议,对于儒家那些繁杂的礼节,打击可不小。
李烨看着孔融,心想:
‘还好现在是汉末,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子,思想都相对开放,这时候制约儒家还是来得及的。
如果等到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兴起,对付儒家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沮授可丝毫不惧孔融,而是言辞反驳:
“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富国强兵,使魏国得以雄霸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