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君王与太子,也是潜在的对手。
多少太子因为君王的猜忌而死的?
一旦太子确立,就会开府纳士,就会形成完整的小团体,在促使二代乃至三代的官员站队。
而现在,这些公子每个人都没有开府,即使有走的近的官员,也不会完全打上某某标签。
一旦新皇登基,依旧需要制衡,这个时候需要限制的,便是曾经扶持自己上位的那些人,要用得自然是曾经自己竞争对手身边若即若离的群体,以此来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
君主可以感恩,也可以复仇,但是需要符合利益,符合大势。
大势面前,如果有需要,即使是恩人,含泪也得杀;纵使是仇人,咬牙也得赏。
君主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权力的集合体,利益的分配者。
魏国与梁国的决战,陷入了持久的僵持。
然而在荀棐的影响下,中原世家也开始向魏国靠拢,表现着自己的忠心,提供一些资源。
李烨待在定陶的大营内,每天也照常处理着对于各地官员的任免。
大体上是调动河北官员到中原任职,而中原官员调往河北,同时在他们任职的郡县,配上来自河北的副手,以保证各项政策的日常推进。
说白了就是,兖州、豫州、徐州,三州诸郡县,造成了魏国官员的空缺,必须要启用原本中原地区出身的官员。
但让中原官员治理中原三州,李烨是不会放心的,那就调一下。
河北四州已经稳固,让他们过去,即是给中原世家卖了个面子,也是抽出一部分官员来填补中原地方上的空缺。
另外,伍云召在颍川休整后,已经率军前去增援王彦章和乐进。
对于雎阳,进行精神上的压迫。
魏军源源不断的包围过来,让他们看不到希望。
对定陶和昌邑的围攻也在继续,曹操和曹仁的防守没有多少问题,还是拼消耗。
八月初
在合肥鏖战数月的孙坚退了回去。
战报送到定陶后,李烨一点也不意外。
合肥城的防御不会因为来打的是孙坚而不是孙权,就变得脆弱。
攻打坚城,靠的是围城,耗尽城内的粮草,强攻胜算非常低。
李烨对于现在的梁国三城,也是以围为主,强攻为辅。
魏国家大业大,可以拼后勤。
但是吴国不行,才打下荆州,百废待兴,江东内部还在开发,他们不可能长时间的围城。
更何况合肥后面的寿春,可是物资充足,这几年中原虽然在血战,但是江淮地区的生产并没有被破坏,被曹昂和刘馥经营的淮南还是相对富庶的。
雎阳城内
魏军算是给城内梁国来了一手四面楚歌,大肆宣扬曹操已死的假情报,来迷惑城内的人。
现在雎阳完全被魏军包围,情报不通,外面什么情况,他们已经无法得知了。
曹操的一众儿子里,除了坐镇淮南的曹昂之外,曹丕、曹彰、曹植,相对年长。
魏军的假情报对于城内的梁国官员,可谓是真真假假,难以得知。
毕竟正常情况下,国都都被围了,梁王带兵在外,起码得有点反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