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咱们是真能霍霍……”朱瞻基道。
朱棣感慨一声:“事情总要办的,还有很多地方要花钱啊。”
想到这些,就连朱瞻基都有些头疼。
按照目前这花钱速度来看,肯定不行!
盐商那边,每月陆续还能给内帑进账不少,将士们在倭国挖矿,也能进账……
可估计也只是杯水车薪!
念及于此,朱瞻基深吸了一口气道:“我有个办法,能再搞点钱来。”
这也是朱瞻基一直想要改革的地方!
商税和贸易!
明朝的商税,一直以来都很低。
这取决于朱元璋当时将人分为士农工商,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最高,而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
交税,便决定了社会地位。
商人交的税最低,自然也是最低贱的身份,但他们捞的钱却是最多的。
大家都知道,太孙是搞钱小能手。
此刻听见太孙这么说,老爷子和太子爷的目光都看向了太孙。
“怎么说?”老爷子饶有兴趣。
朱瞻基笑着道:“其实很简单,商税改革!”
商税改革?
老爷子诧异:“怎么个改法?”
朱瞻基看了看爷爷,又看了看老爹,然后继续给他们解释道:“抬高商税,我们不就有钱了吗?”
明朝灭亡,实亡于穷!
到崇祯朝的时候,穷得不行,将士的军饷都发不起。
别说崇祯朝了,就说永乐这一朝,朱棣干啥事不缺钱?
偌大一个国家,总是缺钱,财政捉襟见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商税!
朱瞻基郑重道:“爹,咱们每年的商税是多少钱?”
太子爷是很注重民生和财政的,掰着手指头算:“洪武年间是三百万两,到咱们是三百四十万两左右。”
“这其中包括盐250万、茶10万、市舶税4万、通关税60万、营业税20万……”
朱瞻基感慨道:“赵家皇朝为什么那么有钱?北宋初期盐、酒两项税收是500万贯,南宋绍兴年间盐、酒两项收到了4300万银子啊。”
四千三百万两是个啥概念?
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没有一年全部收入超过这个数的,包括后期加征三饷后的收入。
这还只是两个商品的税收,南宋还只是一个偏安的小朝廷,疆域、人口都没法和明朝相比啊。
大明王朝有钱,但是钱都没有流向朝廷啊!
这些数据,老爷子和太子爷自然是清楚的。
闻言,两人纷纷哑然,沉默。
朱棣感慨道:“要想商税改革,怕是难度很大啊。”
朱瞻基郑重地跪下,随即拱手,一脸诚恳:“爷爷,我认为难度再大,咱们也要干!”
“大明朝,总不能代代缺钱吧?”
“偌大一个朝廷,国库总是空得跑老鼠,那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