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种种考虑,司马懿最终答应了刘纬提出的条件,释放了一半的安定百姓出城,立刻便被汉军接手,暂时安置在了泾水之边的军营内,而刘纬也是说话算话,命令全军暂退,这场鏖战,至此方休!
奇怪,刘纬难道就这么好说话?说退就退?对付像司马懿这种阴谋险诈之徒,还要讲信誉吗?假意救了百姓,再突然发兵强攻安定,有何不可呢?很简单,因为刘纬现在也不想打了,打不动了!
目前的益州,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技术先进,武备精锐,确实让刘纬在北伐的战场上,占尽了优势,可是无论什么资源,都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番北伐,已经持续了将近小半年时间,汉军的消耗其实也很大!
先说兵员吧,为了这次的北伐,刘纬几乎调用了益州全境可以调动的所有部队,结果打到现在,却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新归附土地,需要兵力驻防,前方战场也需要兵力进攻,顾此失彼,很难权衡!
而且,随着战事加剧,汉军伤亡也在不断增加,虽然歼灭了数万魏军主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却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兵员补充十分困难,部队越打越少!
再说说粮草!其实在安定大战之前,汉军粮草供应,便出现了缺口,要不是因为带了大量番薯,其实汉军也会断粮!
造成这种局面的核心原因,便是刘纬一口气吞下了整个凉州和陇西一带,不仅收获了大片的土地,更是带来了数以几十万计张需要吃饭的嘴!他的胃口有点大,目前稍显消化不良了!
按理说,百姓们自己都有存粮,用不着刘纬给他们调拨粮食,可是对于陇西和凉州百姓来说,却不是这样!
曹魏统治期间,一直没把新归附的西北百姓,当成自己的原生子民,横征暴敛,盘剥压榨,已经到了穷凶极恶,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一回,曹操为了准备应对刘纬可能发动的进攻,更是在全国征调粮草,西北百姓的口粮,几乎被他们一扫而光,余存不够一两个月吃食,便会断粮,从而造成大范围的饥荒!
况且西北地区,多荒漠高原,少平地良田,农业产出本来就十分匮乏,再加上春季播种的粮食,还得等到秋季才有收成,那么整整一个夏天,陇西和凉州百姓吃什么?肯定要饿肚子啊!
刘纬的汉军,既然是以解放者的身份占领此地的,就不能不顾百姓的死活,他们虽然属于新归附之人,却已经是大汉子民,刘纬又岂能坐视他们饿肚子呢?
为了彰显大汉之仁德,展示与曹魏不同的统治风格,更是为了笼络和安定新归附之民心,刘纬下令由蜀中调集了大量粮草,支援西北,其中大部分按日按量,被分发给了百姓,并在西北诸郡,设立了数十个施粥铺,救济穷人,只有一少部分,充作了军粮!
因此,现在汉军士兵,虽然每日三餐都能吃饱,却几乎全是番薯,可以想见,若是刘纬命令继续进兵,深入关中,拉长了补给线,届时恐怕连番薯都吃不上了,再加上兵力不足,想攻入关中谈何容易呢?
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出征在外,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人困马乏,思乡心切,也是人之常情,汉军士卒也是普通人,刘纬一向体恤民力,更体恤军力,必然会开始考虑,这场北伐战争,是否至此,理应结束了呢?
刘纬觉得,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当年秦国东出函谷关,剿灭六国,平定天下,不也是一步一步来,一国一国去灭么?那么自己的统一方略,也可以不必摧枯拉朽,席卷天下,而是采用步步蚕食的策略,稳步实现最终的目标!
此番北伐,刘纬至少获得了陇西和凉州,若能稳固占据和经营这块地盘,广泛推广棉花种植,未来的经济收益,将十分可期!同时,这里是产马胜地,只要假以时日,刘纬将拥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这对于扫平中原的战略,意义非同寻常!
另外,将来汉魏两国若再度交兵,刘纬也用不着再去翻越险峻的秦岭了,完全可以从陇西和凉州出兵,借居高临下的地理之利,沿平坦大道,攻略关中,拥有了一个便捷的通道和稳固的后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