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居然也成言而有信之人了?困龙入海,逃出生天,果真率领军队走了?就一点没想过转回头来,反戈一击,把刘纬和公厅众人一网打尽?
以司马懿的本性来说,不可能没想过,他可不是什么善类,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也是常态,根本不会在乎曾经许下的诺言,之所以这一次言而有信,是怕耽搁时间,错过了脱离险境的最后时机!
汉军可没那么容易对付,尤其是刘纬的近卫军,士卒都是优中选优的佼佼者,军中最为精武的勇士!
反观司马昭率领的晋军呢?虽然主体,也是出类拔萃的禁军士卒,却是惨败溃军,又经历了一夜苦战,反复奔波,早已力竭,即便人数占优,却未必打得过对面的近卫军!
当然,司马懿还有另外一招,不必短兵相接,便能达成目的,那就是从远处施放火箭,引燃正殿公厅,一把火烧死刘纬等众人!问题是,他们又不是死人,难道不会跑吗?
若想不使刘纬等众人逃跑,晋军就得把正殿公厅围得水泄不通,令其突围无望,葬身火海!可毕竟对面还有两千汉军呢,他们要是集中一点猛攻,还是有可能突出重围,想要将其烧死,就得拼命阻止其突围,到头来仍然避免不了一场血战!
即便晋军能够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最终赢得胜利,把刘纬等人全部歼灭,司马懿估计,也得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汉军火器营却随时有可能赶到晋阳,那时节,经历苦战,疲惫不堪的晋军,就只有束手待毙的份了,司马懿也难逃一死!
因此,反戈一击,绝非良策,纯属同归于尽的路子,司马懿那么精明,当然算得清这笔账,即便再怎么想要谋害刘纬的性命,这一次也不得不放弃了!
况且,司马师造反了,率军攻入了并州,这对司马懿来说,才是最大的麻烦,他要是不赶紧走,回去平息叛乱,连皇帝位置都坐不稳了,谋害刘纬,有何意义?
不过,司马懿率军离开晋阳以后,该往哪走呢?显然,壶关方向是走不通了,司马师率领的叛军已经攻入上党,控制了壶关,此去必是自投罗网!因此,他出了晋阳以后,也只能率军往东,一路急行,直奔上艾而去!
上艾是哪?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阳泉市!这里与壶关一样,也是穿越太行山区,进入河北的交通要道,过了上艾,就是井陉,这里便是冀州常山郡的地界了!
也就是说,司马师是从南路杀入并州,司马懿却悄悄地由北路回到了冀州,双方擦肩而过,司马师毫无觉察,以为司马懿仍被困在晋阳,还在率军西进,猛攻上党,却不知道司马懿已经脱困,正在返回邺城的途中!
书中代言,司马师确实造反了,不过,却并非明目张胆的造反,而是趁此机会,暂时摄政,掌握了原本属于司马懿的权力而已!他率军杀入并州,打的是营救司马懿的旗号,实际上却是想把梁习逼上绝路,做掉司马懿,自己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