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军,名为军,实为说客和政工人员组成的队伍,任务就是配合汉军劝降和安抚晋地官员百姓,其主要成员,就是那些早年间投靠刘纬的中原士人!
协助赵云的安民军,领头的两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一个是陈泰,还有一个是鲍勋!
陈泰,是陈群的儿子,早年间担任陈留郡尉,因为父亲惨死于曹操之手,而投降了刘纬,他对于兖州的情况十分了解,也因为父亲的缘故,人脉广泛,许多开城投降的晋国官员都与之有故,甚至是亲缘关系!
鲍勋,这个名字相对陌生,但他的父亲却是大名鼎鼎,也就是当年诸侯讨董卓时,其中的济北相鲍信!
鲍信生有二子,长子鲍邵,次子鲍勋!鲍邵在魏国效力,官至骑都尉,后来司马懿取代曹魏,建立晋国以后,又拜鲍邵为东郡太守!但他的弟弟鲍勋,却在当年的叛逃风潮当中,选择西去汉国,投靠了刘纬!
刘纬当时接纳这些来投的魏晋士人,一来是因为他们确有才华,可得大用;二来就是等着今日之时,派上用场!熟人见面好说话,何况是亲兄弟,鲍勋没费多少唇舌,便劝降了兄长鲍邵,将濮阳城和平解放!
司马昭发动的舆论战,确实造成了一定的人心混乱,许多不明真相的晋地百姓,十分抵触汉军!但是,有这些同乡、亲戚,或者熟人从中斡旋,误会很容易便能化解!
总之,在赵云的军事威胁和安民军的宣传攻势下,兖州各地,迅速平定,所有投降官员,均可就地留任,与此同时,由安民军牵头,举行地方选举,推选新归附郡县的议员,加入国民议会,如此双管齐下,这些地方,很快就成了大汉的领土,百姓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汉子民!
不过,事有例外,陈留的官员百姓却不肯投降,即便王昶兵败被擒,他们仍然坚守城池,摆出了顽抗到底的架势!对此,赵云又将如何解决呢?
赵云祭出了传统的投石机,向城内投射了大量传单,宣传汉军的安民政策,同时,发出了最后通牒,告知陈留官民,汉军将于三天以后的拂晓时分,准时对陈留发动强攻,不想死的,就赶紧离开!
怎么?难道赵云不顾勿伤百姓的大原则了?真要开打?
打,肯定是要打的,却给陈留民众一个最后撤离的时间!可想而知,陈留城内一定会引发一场外逃风潮,到时候,百姓都跑光了,只剩晋军,汉军还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嘛,完全可以放开手脚!
至于那些直到最后都不肯撤离的人们,就不属于无辜者了,而是顽固分子和反对派,那还能留着?干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