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说着,又意味深长的看了看周真人和牡丹。
“前几日后殿起火,也是应了此召。还好陛下亲临泰山封禅,那日燎祭天降大雨,正是上天感知,山神显灵……”
武承嗣这一番陈词,把武则天听的心花怒放,牡丹则是目瞪口呆,心中不由佩服起武承嗣来。
果然是口若悬河,舌灿莲花,魏王这阿谀逢迎的本领已经练到炉火纯青。
别说,他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乍一听还真像那么回事,竟把这一年来发生的不吉之事,都归给了一座火焰山……
按理说,周真人和武承嗣说的本是一回事,但用不同的角度和态度讲出来,听起来确实天壤之别。
也难怪,人们都喜欢听奉承话。
牡丹正在胡思乱想,武则天忽然叫了她。
“牡丹,你在嵩山已久,这中岳庙附近确有火焰山?”
牡丹愣了一下,却不敢隐瞒。
在中岳庙后面,确实有一座山峰,牡丹似乎听人说过那叫火焰山,不过她也没太留意。
“回禀陛下,确有此山。”
“看来承嗣所言不虚啊。”
武则天哈哈大笑。
别说,承嗣办事尽心尽力,还都能办在她的心坎上。
“找到源头倒也不错。不过紫薇城再也经不起一场大火了,这火焰山……”
“姑母无需担忧。为避免火焰侵扰,高人还给了破解之法,可立坎字碑为祭。”
“?字碑?”
“坎属八卦中的水象,同代表火相的离卦“?”相对,立此碑,正好以水克火。”
武承嗣说着,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姑母,侄儿已请高人做了阴刻宽迹的?字碑,准备择吉时立于大殿神龛后壁。水火一相济,岁岁保太平。”
“如此甚好,承嗣啊, 你辛苦了,这一次你可是立了大功!”
武承嗣的这番说辞,有理有据,颇为圆满,只用立一个碑,就解开了武则天的心结,不可谓不高。
“承嗣不求功劳,只愿我们武周帝国千秋万代。姑母,此次嵩山封禅正是顺天应时。明日少室山禅地祭天,承嗣愿和姑母一起,为我大周祈福……”
绕了大半天,武承嗣终于转到了正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