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人微言轻,又如何能去左右这些老臣们的国之大计。
她只能先应下,见机行事。
——
话说拥唐派的老臣们张开了网,只能张昌宗走出长生殿,不过武则天何等精明,怎会不知他们的意图。
虽然如今的御史台里没了来俊臣等酷吏,却有的是对六郎虎视眈眈的人。
跪在眼前的五郎六郎,就像两只纯洁无暇的小羔羊,而外面全是长着血盆大口,想要吞点他俩的大灰狼……
越是这样,武则天对五郎、六郎越是怜爱。
所以,她不会让张昌宗到宫外官衙受审,六郎也根本不敢走出这个长生殿。
不过,为了给张氏兄弟脱罪,也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样子还是要做做的。
既然说二张谋反,那就三堂会审,只是审出来不论何种结果,大家都得认。
那些大臣们不是要审吗?那就在这长生殿里审吧!
而且,为了彰显公平公正,武则天专门指定三堂会审,诏刑部 、御史台、大理寺共同审案。
于是三司主审官各自带了几名官吏,来到迎仙宫长生殿,联手审问张昌宗。
不过,武则天指定的这三个主审官却暗藏玄机。
因为在这三个人中,有两个都是亲附二张的,让这亲张派的二人参与审问,摆明了是要对二张网开一面。
果然不出所料,刑部和大理寺的两位主审官,装模作样地审了一下,很快就给出了结论——张昌宗确实找过术士算命相面,但此事早已禀明陛下,自首即可免罪;至于术士李弘泰,妖言惑众,图谋不轨,应该严惩。
原本,这案子就是走走过场而已,找出了替罪羊,就可以轻描淡写的结案了,二张也可以无罪释放了。
只是,这一次他们碰到了硬茬。
别忘了,这是三堂会审,除了主张对张昌宗宽大处理的两个人,参加审判的官员还有第三个。
第三个人就是御史中丞——宋璟。
宋璟,朝堂上赫赫有名的硬骨头,素来以刚直不阿、守法持正闻名。也正因此,武则天让他坐镇御史台,纠察官邪,肃正纲纪。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思虑不周,竟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要知道,当初二张兄弟诬陷宰相魏元忠谋反之时,就是他慷慨陈词的劝说张说,使得张说临阵倒戈,才保住了东宫安宁。
眼下,他更是毫不退让。
“臣有异议!既知道那个术士妖言惑众,为何不早将术士绳之以法?张昌宗召术士看相,本就居心叵测,还以天子之卦包藏祸心,罪不可赦,依法当斩!”
听到宋璟要杀了自己,六郎吓得瑟瑟发抖。
武则天瞥了宋璟一眼,神色复杂。
她知道宋璟又臭又硬,懒得和他硬碰硬,只是冲着宋璟笑了笑,试图以帝王之尊替六郎开解。
“宋中丞,相面一事,张昌宗已自行上奏,故赦无罪。”
没想到宋璟一点面子都不给,直言驳斥。
“陛下,张昌宗是形势所逼而自陈其事,并非真心悔过。何况谋反是大逆之罪,岂能因自首而豁免?如果不深究其罪,那还要国法做什么?”
“你……”
武则天脸色大变,这个宋璟真是丝毫不给自己面子。
不过人家也是依法办事,当着众人的面,她也无法偏私。
但是,杀了六郎,那是不可能的。
为了缓和局势,武则天决定拖上一拖,她把奏本搁置起来。
“罢了,今日朕累了,卿等暂且停止审案,等朕仔细看看有关的文书诉状再说。”
说完,不待宋璟等人反应,她就带着六郎离开了。
——
武则天原本想着用缓兵之计拖上几日,没想到次日,宋璟就又屡次求见。
圣上不见,他就一直候在长生殿的门口,扰的武则天不胜其烦。
毕竟,悠悠众口,一世英名,武则天也要顾及影响。
眼看缓兵之计不成,武则天又想出了调虎离山之计。
只要把宋璟调走,不再让他插手这件案子,就没有人这么较真了。
于是,武则天挖空心思的给宋璟找了一大堆差使,一日之内连下三道诏令,目的只有一个,将宋璟支出朝堂。
第一道诏令,让宋璟去扬州,调查一些陈年旧案。
宋璟拒不奉诏。
第二道诏令,让宋璟去幽州,调查前任幽州都督的贪污案。
宋璟依然不去。
第三道诏令,宋璟前往陇、蜀一带去安抚百姓。
宋璟再次拒绝。
为了保护二张,支开宋璟,武则天一连下了三道诏令,可对这些意图明显的任命,宋璟心知肚明。
他倒不是无故抗旨,而是抬出了典章制度、祖制惯例,说明这些调令不合惯例,更是毫无依据,所以死活就是不挪窝,不奉诏!
抗旨不尊也就罢了,这宋璟还不闲着。
既然陛下拖着不审,他就自己根据李弘泰的供词和张昌宗的自白书结案判决——张昌宗依法当诛。
并且,他手持御史台判决书要求面圣,坚持将张宗昌收押下狱,深究其罪。
在他的带动下, 众大臣连成一片,接连上书,要求治张昌宗的罪。
看着宋璟油盐不进,铁了心的要抗争到底,置二张于死地,武则天是真的怒了。
“这个宋璟,欺人太甚!”
“是啊,陛下,宋璟口口声声守法持正,可他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抗旨不遵,按法规定,该以违敕罪名判处宋璟死罪!”
随着张昌宗兄弟在一旁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武则天的眼中露出了杀机。
这时,一旁默默煎茶的武牡丹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