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何况是与紫薇宫一墙之隔的上阳宫,又怎么会真的清静。
别的不说,皇帝李显为了彰显孝道,每十日就会来拜望武则天一次,每一次都是阵势浩大。
而且,也不知他是在装模作样,还是真的尊重上皇,李显还会把前朝的一些大事说给武曌,诚恳的征询她的意见。
对此,武曌一概不予回应,只说自己年迈体衰,不宜再问政事,一切由皇帝做主就好。
但是这一日,武曌还是忍不住开口了,因为李显说起了立太子的事情。
关于太子一事,李显已经不是第一次说起了,武曌之前并没有在意。
因为李显有好几个儿子,且大都已经成年,立长还是立幼,立嫡还是立庶,这都是皇帝夫妻之间的问题,武曌懒得过问。
不过,皇帝登基几个月了,每次都会说起立储一事,却每次都不了了之,而且听他如今的口风,似乎在立太子一事上越来越迟疑了。
立储一事关系国本,武曌不得不过问一二。
原本,对于这个皇帝儿子放纵皇后韦氏垂帘听政的事,武曌早有耳闻,却并没有干涉。
其实她早就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软弱,而韦氏又野心勃勃。当年显儿第一次坐上皇位,就大肆重用韦氏外戚,要扬言要把江山天下都让给自己的老丈人。
也是因为那句话,宰相裴炎才和李显闹翻,于是,她和裴炎一起联手,把显儿这个皇帝从龙椅上拉了下来,又扶持旦儿上去……
没想到,如今显儿再次坐上皇位,还是丝毫不长教训,又开始重用韦氏外戚了……
对此,武曌心有不满,却已经有心无力。
还能怎么办呢,总不能再废他一次。
再说,自己当初自己选择李显这个儿子,就是看中他性情软弱,将来不至于对武氏族人赶尽杀绝。
现在看来,这一点是没错的。
如今不但武家势力并没有受到影响,武三思还如鱼得水,有了东山再起之兆,她也就放心了。
至于皇后韦氏的野心,在武则天看来,那就是一个笑话。
不管是东施效颦,还是邯郸学步,武则天可以肯定的是,韦氏的能力完全配不上野心,她不过就是个跳梁小丑。
韦氏只看到她君临天下,威风八面,却根本没看到,在这背后她付出了多少血泪……
自己可是做了整整二十八年的皇后,垂帘听政,兢兢业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威信,才终于修成正果。
可即便这样,称帝这些年她也无时无刻不再被这些李唐老臣们诟病,如今终究还要还政李家。
她一个小门小户出身的韦氏,拿什么和她比?不过是穷人乍富,挺胸凸肚。
看在韦氏和李裹儿在房龄那些年,也算受了一些苦,如今就让她们蹦跶一会儿吧!就当是对那些日子的补偿了。
武曌很清楚,也正是在这种朝堂乱象之中,才会转移矛盾,武家才不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她也懒得过问。
在她看来,年近五十的李显,本就不是有道明君的材料, 也只是武周和李唐皇朝的一个过渡期。
不过武曌很确定的是,不管这中间出现什么插曲,不管这李唐江山被李显管理成什么样子,它终究还是姓李的。
这是她从高宗手里夺来的天下,如今还给了他的儿子,将来定然要传给高宗的孙子。
所以太子一事,至关重要。
虽然最合适的皇太子人选李重润已经死了,但李显还有好几个儿子……
再不济,还有旦儿一家。
总之,这是她辛辛苦苦守护经营的江山社稷,断然不能就这么断送在显儿的手里。
所以,当皇帝李显再度说起立太子一事,武曌终于开口了。
“显儿,皇储一事有关国本,确实也该早日定下,免得人心惶惶。不知你中意哪位皇子?”
“回禀母亲,若论长幼有序,自然该是二子重福,不过皇后对重福很是忌惮……”
李显说到这里,面露难色。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武曌明白他的意思。
当年李重润和李仙蕙因为私自议论二张而被处死,韦氏把这笔账都算在了李重福的头上……
谁让李重福娶了张易之的外甥女呢!
如今二张已经被诛,李重福的日子自然很不好过。
他的妻子早就被韦氏杀掉,若他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怕是也早就被当作叛贼一党被诛杀了……
眼下韦氏当权,被贬在外的重福能保命就算不错,自然是没有立为太子的可能了。
因为对于重润和仙蕙的死,武曌的心里也是有些愧疚的, 所以对于李重福的处置,武曌也是无话可说,并没有多加干涉。
“重福就不提了,依我说,重俊这孩子就很不错,聪慧伶俐,有胆有识,虽然略显莽撞,但只要找了师傅好好调教,前途倒也可期。”
“母亲所言极是,孩儿也有意立重俊为太子。只是,只是裹儿……”
“裹儿?她又怎么了?这立太子之事,和她没有什么关系吧?”
“母亲有所不知,裹儿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妃说自己是天命之女,吵着闹着让我立她做皇太女……”
“什么?天命之女?皇太女?”
武曌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大概是她退位以来第一次真心发笑了,因为这是她听过最好笑的笑话。
笑过之后,武曌敛起笑意,神色变得威严起来。
这么荒诞无稽的说法,这么痴心妄想的念头,皇帝竟然还当了真,还一本正经的考虑着,她实在是没有料到。
武曌知道自己的儿子软弱糊涂,却也没想到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这是她武曌的儿子吗?
难道在房龄幽禁的那几年,真的已经把他全部的心智和血性都磨光了?
呵呵,扶植起来这样一个皇帝,也不知道那张柬之等人看着,心中作何感想……
在这一瞬间,武曌甚至也有些失望,自己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儿子,又怎么会把江山社稷交给他呢?
如今看来,他不但比不上旦儿,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武三思和武承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