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先帝暴亡仅仅十八天,韦后那边已经急不可耐,开始抢班夺权了。
宰相宗楚客甚至列出了一个绊脚石名单,计划在近期内一举除掉。
听说那个名单上面,少帝李重茂,安国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赫然在列。
崔日用一看,这动静闹的未免有些太大了。
要知道,当初武曌夺权称帝,尚没有把李唐皇族赶尽杀绝,韦后如此莽撞行事,很可能是自取灭亡。
在崔日用看来,韦太后如今应该宽待相王和太平公主,和李唐皇族相安无事,胁挟天子令诸侯,临朝摄政,这就是最好的局面。
可惜,人都是不知足的,成了皇太后的韦氏,在众人的鼓吹下已经忘乎所以,急着做女皇了……
对此,崔日用完全不赞同。多少年了,女皇也就出了武曌一个,哪能是个女人就能但皇帝?
再者,和武曌的英明才干相比,韦后实在差的有点远了。
所以,崔日用丝毫不看好此事,他有种强烈的预感,韦后这条船很快就要沉没了。
崔日用担心殃及自己,所以决定提前给自己寻条后路。
就在这时,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临淄王李隆基要举事,特意前来投奔,以此情报换取自己的政治资本。
——
说起这个崔日用,李三郎早有耳闻——他乃进士出身,因攀附宰相宗楚客,遂成为韦后的亲信。
在三郎看来,此人虽立场不定,但眼光很准,最善见风使舵。
他和上官婉儿一样,这些年浮浮沉沉,经历那么多的政治风浪,总能给自己找到一搜安全停靠的船。
毕竟是兵部尚书,又是韦后亲信,对于崔日用的反水,三郎心中隐约有些欣喜。
至少,这说明了人心背向。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高兴三秒,瞬间惊出一身冷汗——自己起兵的消息是如何走漏的?崔日用又是怎么知道的?
看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捂得再严实,也难免有透风的时候。
还好崔日用选择反水,如果他将此消息直接告诉了韦后,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李三郎再也坐不住了。
此时再追究那个走漏消息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既然崔日用都知道了, 别人那里怕是也瞒不了多久,而这些事情,也早晚会传到韦后的耳朵里。
未免夜长梦多,还是及早行动,否则等韦后有了准备,那就功亏一篑了。
想到这里,三郎长叹一声。
原本他还有一些顾虑,想等等高力士的消息,看看能不能先救出牡丹,再行兵变,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
李三郎很清楚,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兵变一事,已经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