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最初母亲给二人赐婚之时,牡丹尚不了解自己,那么嵩山封禅的那个雪夜,一枚香囊暴露了他的心思,为了平息母亲怒火,他首次忤逆,愿以皇嗣之位换取牡丹,牡丹为什么又将之拒绝?
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年岁大一些吗?
那么成器呢?当年牡丹在东宫做少傅,成器和她年岁相当,又是嫡长子,她却从未注意过他。
这些年,牡丹独独对三郎青睐有加,而自己和牡丹之间可能的姻缘,就这般一次次错过了——直到如今,她成了自己的儿媳。
对于牡丹,李旦不敢再有奢望,只有那么一丝不甘,所以总想求个答案。
可他连这个问题都问不出口,又如何能得到答案呢?
罢了,爱与不爱,是因果,是定数。有的人一见钟情,有的人八字不合,今生种种皆是因果交替,机缘巧合。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而缘是靠修的。
想来也是,成器和他一样谨言慎行,喜怒不形于色,从来没有逾越之举,更不敢以真心示人。
倒是三郎活的汪洋恣肆,他为她数次追去西域,前去吐蕃——他能吗?
想到这里,李旦也释然了。
“是啊,缘分使然。自小你就对三郎格外关爱,他能有今日的太子之位,可以说是你一手缔造的。”
“陛下言重了,牡丹不敢居功。太子终究年轻气盛,行事难免操急冲动,日后若有莽撞不妥之处,还望陛下多加包容……”
“你既如此放不下,为什么不留在他身边加以扶持?毕竟三郎身边能够规劝他的人,也只有你了。”
“原本是想留下的,我也答应过三郎,可如今吐蕃以我为由寻衅,牡丹也该离开了。”
“那倒无妨,大唐疆域辽阔, 区区河西九曲之地,纵使送给他们又能如何?只要你和三郎相互扶持,保我大唐江山永固也就值了。”
“罢了,若因牡丹之故,丢了河西九曲之地,那我就成了千古罪人。我和三郎的缘分注定短暂,再勉强就是孽缘了。”
看牡丹心意已定,李旦没有再劝什么。
虽然他不会把牡丹送去吐蕃,但他私心里还是赞同牡丹离开长安的。
因为自从牡丹进宫,太子在前朝确实长进不少,但后宫却不再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