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外,二十万将士带甲而眠。
营帐内,二十八岁的帝王黯然神伤。
没有人知道,皇帝把那张帛书看了多少次,又流了多少泪……
人们只知道,次日,皇帝气象一新,威仪万千,像是变了一个人。
他先是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之流放边地,然后带了近臣去骊山北麓的渭川打猎。
在这里,二十八岁的李三郎召见了六十二岁的姚崇。
要知道,当年三郎还是太子之时,正是姚崇谏言将太平公主贬去蒲州,才因此被贬……
三郎一直记挂着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今日终于可以 接他回朝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要亲自给自己选择辅弼之臣,打造自己的宰相班底。
还好,这位文武双全的三朝元老已然白发苍苍,但依旧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一个富有激情、踌躇满志的新帝,一个成熟沉稳、经验丰富的老臣——君臣二人立于渭水之滨,侃侃畅谈,不知疲倦……
所谓山有猛虎,兽不敢窥。朝纲不振,皇权软弱,才让这些女子和外戚有了可乘之机——谈到武周以来朝廷的种种弊政,姚崇神色庄重,向年轻的皇帝提了“十事要说”。
这十条政见,不管是加强皇权、整顿吏治,还是关注民生,条条切中要害,无不紧跟时局。
年轻的皇帝听得热血沸腾,频频点头,连连许诺——于是,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李隆基将刚刚褫夺的郭元振的宰相之位,转授给了姚崇。
随之,车驾还京师,李隆基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开元,以表自己励精图治、再创伟业的决心。
自此,李隆基夙兴夜寐,勤于政事——纳谏诤,明赏罚,裁冗员,检田括户,兴修水利,革除弊政……
同时,李三郎继续整军经武,维护边防。
因为突厥的一再侵扰,近来唐廷的主要兵力用来应对突厥和契丹,对吐蕃并无太多防备。
毕竟,大唐才刚刚割让了河西九曲之地,总能让他们安分一段日子。
没想到,吐蕃的野心很快就按捺不住了,以河西九曲之地为后勤基地,不断攻掠河陇一带。
开元二年八月,吐蕃趁着唐廷兵力空虚,率军十万兵犯临洮,大肆劫掠官营牧马,夺得大批牧马而还。
对于吐蕃的屡次毁盟,李隆基龙颜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