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程山水,一夜魂歌。
《明皇幸蜀图》上的唐明皇的确过于年轻了,其实此时的李隆基已是白发苍髯,老态龙钟……
他身穿黄袍,手执红杖,站在门前,顺着高力士的指引,遥望远处那个无墓无碑的土堆,肝肠寸断,老泪纵横……
此地是马嵬坡黄山宫。
此时距那次马嵬驿兵变已经两年。
此刻的李隆基也不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
——
五十年太平天子,一朝落难,众叛亲离。
那年那夜,贵妃慨然赴死,三郎肝肠寸断,昏睡不醒。
因为叛军已攻陷长安,不能在马嵬驿耽搁太久,高力士忍泪含悲,将贵妃裹尸以紫茵,陪之以玉环,草草掩埋于驿道西侧,之后拉上昏睡的皇帝,继续踏上西逃之路……
等李隆基醒来,是被百姓们拦住了道路,他们希望皇帝把太子留下,带领大家收复京城。
此时的父子两人,已经相看两厌。
从兵变逼宫,到百姓请愿,李隆基对太子抢班夺权的心思洞若观火。
但事已至此,他已无力追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下他只能憋着一口气,先入蜀修整,再行匡扶大计。
毕竟烽火因他而起,盛世因他而乱,贵妃因他而死,他实在难逃其责……
好在他还有那么多儿子,还有各地边军,只要到了川蜀,就可以从容调度,由他居中统一指挥,命诸王分守重镇,合其兵势,反攻平叛,以定中原。
于是,父子二人分道扬镳——皇帝西行入蜀,太子北上灵武。
不过,还不等李隆基缓过神来,逃到灵武的太子李亨已自行继位为帝,改元至德,遥尊他为太上皇。
面对儿子迫不及待的抢班夺权,得到消息的李隆基虽不意外,心里终究还是不舒服的。
生在大唐皇室,夫妻,父子,兄弟,亲人之间的最坏的结局,他在很早前就看到了。
李隆基再清楚不过,太上皇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也是他防范太子,不愿放权的心结所在。
在那一瞬间,他甚至想与太子决裂,为贵妃复仇。
毕竟他还掌握着蜀地和南方,还有一定的威望和人心。
可若真的决裂,自己就成了不愿放权的昏君,大唐也就真的完了。
就在李隆基犹豫之时,他想到了贵妃赴死前的交代——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日。
这个大唐,再也经不起内耗了。
多难兴王,自古皆有——自己确实老了,上不了马,提不起剑,而太子正值盛年,只要他能收复失地,平叛靖乱,挽狂澜于已倒,让出皇位又如何?晚景凄凉又如何?
贵妃已经走了,对他而言,皇权至尊、天下万物已不复旧时之欢。
即便马嵬驿的兵变是太子所为,但贵妃终究是为他担了祸国的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