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发力和打法,李长生神色就郑重许多。
他看的那本书重点是讲述一些老牌传武师傅的过往,至于涉及各门各派的打法,发力,就得眼见为实了。
目光看着对方动作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快慢始终如一。明明是对这木人桩在刷劲,但是那步伐也是配合的恰到好处,很显然这位中年老哥这是练到了拳步协同的地步。
许多动作都是形成了本能,这老哥如果去街头斗殴,不动枪械的情况下二十三号人怕是很难干倒他。
不过这位老哥的缺点也很明显,速度敏捷是练出来了,这样一来反应力也不会差。
但也因此力道很明显不足,虽然这位老哥是掌握了明劲,不过也就是意动劲发的地步,且整劲的威力比之李长生当初要弱上一半有余。
看到这里,李长生心里暗暗摇头。
对方保持一个纤瘦的体型他大概明白一些。
据说有一些人就喜欢保持一个正常偏瘦的体型,因为这更能让他们感受劲力的变化。
毕竟力量的每时每刻提升,都会给劲力带来很大的变化,在一些细腻的拳种中就多出很多变数。
如太极拳就是比较好的例子,一些太极拳练到颇深的老师傅手中,他们追求的早就不是单纯的爆发力。
据说在国内就曾经对一位太极老师傅和一些年轻拳手的力量测试。
结果发现太极老师傅的拳力十分低,远不如这些年轻拳手。
而就有年轻拳手想要和这位老师傅搭把手练练,结果人家老师傅只是随手一拳打到他身上,看似不重,但那小伙子在地上却疼的龇牙咧嘴。
而那次拳力测试,其实老师傅又做了一次测试,这次是对着钢板。
拳头打在钢板上没有出现过多的凹痕,但是整个钢板却出现十分久远的波纹震颤。
所以现在传武圈子里尤其是太极圈子里,你能发现,练太极的没几个大块头。
往往都是纤瘦的体格,这更快的让他们掌握劲,掌握明劲乃至暗劲。
如那位老师傅,就是把拳劲练到了骨髓,劲力十分通透绵绵悠长。
一拳不重,但是余波久久不散。
李长生自然不否认这种想法,不过他自己对此却不太感冒。
太极十年不出门也是有原因的,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吧。
这位中年老哥,李长生估计少说也是七八年功夫了。
打打普通人肯定是一打一个准,群架也能打打,不过够呛,碰上几个专业人士就得歇菜,哪怕是暗劲层次,体力也得磨练不然依旧够呛。
所以李长生心底里一直是比较推崇身体也要进行强化训练的。
不是说这位老哥不能打,而是他更愿意走感悟劲力更快的路子,如同剑走偏锋。
“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杨式太极主旨应该讲究行云流水速度均匀,步伐上似乎很注重一腿虚一腿实。”
李长生摩挲着下巴娓娓道来,目光闪烁看着对方那始终如一的宛如弧形半圆拳法,继续道:“动作不呆滞,须得十分灵活。上下相随,步随身换,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随之而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