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蔡减半回来了。
手中提着大包小包,肩上扛着布袋子。
“愣着干嘛,来帮忙啊。“
走进院子的蔡减半,对着呆愣的金水喊了一嗓子。
金水回过神,连忙走上前,帮着蔡减半将包裹卸了了下来。
孩子们也叽叽喳喳的围了过来。
“蔡院长,你这…”
金水指着这一大堆的东西。
“给孩子们的一点物资。”
蔡减半说着,将大包小包放在桌上,端过桌上的一碗水,便大口喝了起来。
在外待了半个小时,还真有点口渴。
要不是怕引人注意,蔡减半早就回来。
金水见蔡减半二话没说,端碗就喝,连忙出口阻拦。
“蔡院长,那碗水…”
可是已经迟了,水被蔡减半喝了一干二净,他还回味的啧吧啧吧嘴。
“怎么了?”蔡减半转过头。
“没事。”金水摇了摇头,想解释的话语又咽进了肚子。
脸色有些微红的想着:他竟然喝了我喝过的水。
“奇奇怪怪,不过你这水还挺甜的。”蔡减半念叨了一句,接着召唤着孩子们:“都过来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孩子们又一窝蜂的围了过来。
他们闻到了,有香香的气息。
穷怕了的他们,对于粮食,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哇,烧鸡。”
“哇,好多糖果。”
“肉,好多肉。”
蔡减半每掏出一样,孩子们就惊呼一声。
金水在一旁呆呆伫立着,眼神有些空洞,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
……
45年冬天。
小日子刚刚退出华夏大地,一片向好。
金水却带着病重的弟弟,跟着师傅离开了四九城。
最终来到了师傅的老家,廊坊的一处偏远小山村。
那个村子有一个普通的名字。
蔡家庄。
蔡家庄的人口不多,也就二三十户人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姓蔡。
金水的师傅也不例外,同样姓蔡,而且年龄大,辈分高,村里人都叫他“三爷”,就连金水这个徒弟,辈分也跟着水涨船高,小孩子们都叫金水一声姑奶。
第一天回村,全村的人便都过来慰问。
不大的房间内,人头攒动,这家两个鸡蛋,那家一碗粮食。
就这样,他们彻底在蔡家庄定居下来,弟弟的身体也在蔡三爷的调理下越来越好。
年仅十二岁的金水,没有朋友,没有小伙伴,除了弟弟就是师傅。
还有那一本本的医书,和一株株的草药。
日子平淡而又充实。
一直到年关将近的一天,家里抬来了一名头破血流的小男孩。
小男孩昏迷着,他的父亲抓着师傅的手,焦急的祈求着:“三爷爷,您可要救救些孩子啊。”
这名男子是师傅的邻居,名叫蔡博涛,第一眼见到他的时候,金水就差点喊出大清叔。
像,太像了,除了年纪要比大清叔大了许多,模样有7.8分的相似。
但是金水知道,这不是自己认识的大清叔。
师傅检查了一番,然后才安慰道:“博涛,你别急,我看你家小子没什么大碍,只是看起来吓人而已。”
“那怎么还不醒呢?”
蔡博涛急的直跺脚,双手不安的来回搓动着,一旁还有一名妇女在轻声啜泣,妇女的身旁是一名看上去大了许多的青年。
“别急,那我给他扎一针,一会就会醒来了,金水,备针。”
金水领命打开师傅的药箱,将银针取出,这是货真价实的银针,一直被师傅视为传家宝。
这时候的银针基本从来不用消毒,又称“万家针”。
果然,一阵下去,小男孩悠悠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