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里,曹操脸色并不好看。
“夫君,赵国百姓和魏国有什么不同?”
曹操罕见的瞪了一眼自己的夫人丁氏。
丁氏也许也察觉到了自己的话不妥。
“妾身……”
丁氏正准备开口,曹操打断了她的话。
“一路上你也听到了,见到了。
赵国的庶民百姓现在对赵国王室毫无尊敬之心。
提起袁绍、袁熙更是直呼其名。”
丁氏此时才彻底反应过来,难怪曹操一路闷闷不乐,他怕将来魏国的百姓也和赵国百姓一样,对自己这些人毫无敬畏之心。
在曹操看来,如果庶民百姓没有了敬畏之心,曹家的地位如何保障?
“这一切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何必置气?”丁氏安慰着曹操。
丁氏说完,从身旁口袋里拿出一个面包递给了曹操,这个面包自然是华夏的产物。
“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仍然有些不能接受。”
“父亲不是说过吗?如果无法放弃权力,还是不要考虑走华夏道路。”
丁氏的话提醒了曹操,曹嵩曾经对着曹操直言不讳的说道,如果没有想好曹家放权,就不要考虑走华夏道路。
如今想来,曹嵩很早就看清了这一切。
“还是看看再说吧!”
华夏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基本做到了全民教育,在华夏,阻碍小孩读书是违法行为,这一点基本深入人心。
随着教育不断开展和普及,不少人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儒家文化包括两个时期:一个是先秦儒家文化,一个是董仲舒篡改后的儒家文化。
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可不是忠君思想,“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为腹心;君视臣为土芥,臣视君为贼寇……”。
儒家三巨头之一的孟子能当着国君的面说出这番话出来,怎么可能会忠君?
与之相反的是,法家恰恰是忠君代表,法家和现代法治完全不同,法家是君王之法,是服务于君王,以商鞅的《商君书》为例,商君书核心的驭民五术可以看出,在法家思想中,百姓如草芥,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帝王的江山永固。
正是因为不断挖掘历史,很多人发现,自己对儒家此前的批评有误,尤其是如今华夏的价值观,让不少人看到很多做法和儒家相契合。
就像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样,这不高度和华夏眼下价值观契合吗?
华夏目前的价值观就是民权为重。
这就让无数人开始提出将儒家三巨头的塑像立于华夏文教院。
刘恢一开始不提注重儒学,就是因为董仲舒篡改后的儒家学说已经变成服务于君王的一门学说,说句难听的,这一刻开始,儒家已经成为君王的狗腿子了,早已经开始背离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恢才提出一套全新的学说,那就是华夏的哲学,这里面涵盖极为广泛,以逻辑推理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