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有什么话尽管说,老夫必定知无不言。”
“袁公,赵国改革真的能和华夏一样吗?”
请注意,此时曹操对袁愧称呼变了,由袁伯父变成了袁公,前者是私下称呼,后者不同,是公事时常见的称呼,曹操是在告诉袁愧,此时的自己是以魏王身份询问此事。
“老夫在华夏待了十多年了,华夏东北和草原北部百姓的变化我并不知道。
因为那时,这些地方已经被纳入到了华夏的领土之中。
我就谈谈中原吧!”
袁愧口中的中原是泛指朝廷大汉领土,并不是指某一个区域。
“请袁公赐教!”曹操始终保持十分谦逊。
“赐教不敢当。”袁愧接着说道,“这些地方刚进入华夏时,和如今的赵国一样,很多百姓浑浑噩噩,他们并不知道这样改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原因很简单,他们不识字是其一,其二就是新政完全背离他们一贯接受的思想。
老夫依然记得,当时不少人提出异议,不应该让这么多人陷入思想挣扎的痛苦之中,应该暂停政治制度改革。”
袁愧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其余在场的人都用期待的目光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放下手中的茶杯,远看接着说道,“我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况,当时大统领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
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当时报纸主要是辽东日报,不像现在各郡都有报纸了。”
看着不断点头的荀谌,“此事友若应该也记得,你给大家说说?”
荀谌没有拒绝,迎着看向他的目光,缓缓说道,“当时我到华夏时间很短,刘恢大统领文章大概意思是这样。
两种不同的思想带来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这种思想改变是痛苦的,我们究竟是让一代人痛苦一阵呢?还是让华夏百姓世世代代痛苦下去?
这是摆在华夏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华夏大部分百姓都是起于平民,为何要有统治者思维?为何要站在皇帝角度看待天下?为何不站在数千万百姓角度看待天下?
文章最后,他坚定的说道,我们不能将痛苦留给后代,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自己来承担,好坏我不去评判,等到你们大部分人能读书识字以后,我相信你们逐渐会有了自己的答案……”。
此刻,室内鸦雀无声。
袁愧接过话说道,“想要以百姓利益为先,就要容忍百姓的语言。
如果让百姓说话都没有权力,这样的政治制度改改有什么用?”
袁愧这话并不完全是说给曹操听的,更多是说给在场的官员听的。
袁愧继续说道,“赵国王室让出权力,却得到了百姓的谅解。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将来有一天,百姓要我们彻底摘掉王室的帽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