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孔融曾经的朋友,他用了几年时间才转变了过来,他时常提醒自己,自己和孔融之间是君臣,早已经不是朋友了。
既然是君臣,这话只能以君臣标准回答。
“大王,臣愚昧!臣以为,眼下最好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要做,先看其他国家态度再说。”
王修的想法没有错,你如果表态,那就必然有立场,这个真不好办。
“哎!眼下只能如此。”
楚国王宫御书房
蒯良和刘琦站在书房里,刘表坐在书桌的椅子上,刘表微微皱眉。
“子柔如何看待华夏此举?”
蒯良微笑着说道,“大王,此事来得突然,臣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看待此事。”
蒯良多么聪明的人,华夏现在把儒家学说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先秦的儒家学说;另一个是董仲舒改良后的儒家学说。
众所周知,董仲舒改良的儒家学说里面,参照了大量法家思想,可以说把商鞅的驭民五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让皇权从法理上压迫百姓成了正常合法的事情。
什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君臣臣?…这不就是进一步神化皇权吗?
正是因为华夏分成了两块,蒯良才不知道怎么回答。
而楚国治国方略是董仲舒改良后的儒家学说,这就和华夏先秦儒家不一样,先秦儒家强调对等原则,你对我好,我才会对你好,你对我差,我必然也会如此对你。
这一套对于皇(王)权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无法高高在上,更加无法合法压榨百姓。
因此,蒯良这样的聪明人也只能推脱装傻。
一时间,整个御书房显得有些尴尬。
闲聊几句,刘表只得将蒯良打发走。
而此时的书房里面,只剩下楚王刘表和太子刘琦。
“太子怎么看此事?”刘表早就看出来了,刘琦多次欲言又止,碍于蒯良在,刘琦最后还是忍住了。
“父王,华夏的先秦儒学和武帝以后改良的儒学,我们不能让楚国臣民得知。”刘琦很清楚,如果这个一旦在楚国传开,必然引起思想碰撞,会不会撞出火花他不知道,但是楚国江山危机来了是一定的。
“管民容易,他们绝大部分字都不认识,出村都不行。
只是官员如何管?你我都知道,楚国高官谁不悄悄看华夏报纸?”
刘表担忧很现实,说的话也很实在。
“父王,他们看不看报纸无所谓,只要他们不敢议论,不敢说出来就行。
我们只要做到一点就行,震慑住群臣就可以。”
“你打算如何做?”
刘琦想了想,随即说道,“儿臣认为,趁着此事刚刚开始,抓一个典型直接杀了。
其他人自然不敢议论,只要大臣不敢言语,我们楚国的江山就会更加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