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申请人的主持项目经历来看,有4份正教授都主持过九州级的青基、面上项目,有1份副教授也主持过九州青基,其他5份讲师基本上都是主持的厅级项目,连省级都没有。
如果从申请人的论文成果来看,4位正教授都有至少5篇高水平SCI一区二区论文,而副教授和讲师,则普遍是2-3篇SCI三区四区论文。
如果从申请人的专利成果来看,4位正教授都有一堆专利,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而副教授也有至少五件专利,但是那些讲师,则鲜有专利成果。
……
当然,这些只是申请书的外围信息,最关键的是申请书本身的质量。
刘元翻阅了这些申请书后,就投入到了细致的阅读中。
不得不说,这几份教授所撰写的申请书,不愧为985和211团队出来的,从立项背景、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都写的很清晰,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更是把核心的支撑都写了出来。
而一些讲师所写的申请书,明显是为了完成高校的申请任务,东拼西凑,完全是为了完形填空而写。
有三份申请书,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搞混了,前后出现了明显的矛盾,甚至还有一些技术路线明显是参考教材的方法,缺乏科学创新性。
还有两份申请书,所列的方法和路线,居然是自己已经发表学术论文中的东西,这让刘元也惊呆了。
这五份申请书中,更明显的问题,就是研究基础和现状部分,缺乏近两年的成果总结与归纳,看起来就像是去年的申请书一样。
看着这五份明显质量较差的申请书,刘元也是陷入了深思。
这些高水平大学的团队,都有一个成熟的循环系统,无论是发论文,还是申请专利,还是申请获奖,都是有团队支持。
就看这个申请书,肯定也是千锤百炼,仔细检查过的,明显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
甚至现在出现了一些代理公司,专门负责帮助别人写申请书,完善申请书。
而这些从大专晋升到本科的院校,本来各方面就是大专水平,硬让这些教师去申请九州级项目,就有点赶鸭子上架了。
所以很多新升本科高校,开始大规模招收新教师,并制定了近似苛刻的考核任务,要求老师去申请项目。
但是,这些高校又缺乏真正的支持,纸上谈兵而已,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平台、资源、人脉。
轻轻关闭了评审页面,刘元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