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姜宁突然顿了顿,因为她突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安亲王的子嗣们呢?
按理来说,安亲王犯的孽跟他的孩子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如今她所处的朝代不同,自然也不能以常理来论。
但是转念一想,那只是一些孩子罢了,他们又有什么错呢?或许他们根本都不知道安亲王所做出来的这些事。但是偏偏要受到连累。
姜宁下意识的把目光投向谢晏初。
谢晏初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姜宁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似乎谢晏初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他要她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所有的后果,都由他来担着。
于是姜宁袖子一挥,下达了命令:
“安亲王谋逆一事,除家中老弱妇孺之外,凡知情者,均按照安亲王同罪论处。不知情者,可视情况酌情处理。安亲王的子嗣,凡十岁以下的全部送往皇宫,由太学先生亲自教导。十岁以上与其余家人一起发往戍边,无诏,永世不得入京。否则,与谋逆同罪!”
这是目前为止,姜宁能想到的最好的处理办法了。不去想以后会如何,只过好当下就可以了。她不是什么慈善家,可也绝不愿意平白背上几条人命。
至于那些被安亲王祸害了的孩子们,说到底也都是身不由己罢了。有的或许是被自己的亲人为了几两碎银卖掉的,有的或许是被人贩给偷走,被迫与家人分离的。
到时候,有愿意回家的,就给一笔丰厚的补偿。不愿意回家的,就由朝廷找个地方把他们安置了。
总之不管他们如何选择,姜宁都会尊重他们的决定,并且派人把他们全部安排妥当。
有了谢晏初这一出,朝堂上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瞬间老实了许多。
姜宁怀着身孕期间也没忘记为百姓们做事。
从安亲王那里抄来的家产,全部被姜宁拨给了工部,并要工部尽快拿出一份在民间大修水利工程的策划。
尤其是最容易受到农灾的一些北边地区。这些靠天吃饭的老百姓,一旦他们哪一天遇到旱灾或者是洪灾,最后受苦受难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民生大计才是国之根本,只要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国家自然会长治久安。
不过除去修水利这种大工程,其中还有一个最紧要的当属眼下马上就要到来的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寒门子弟唯一能够进入仕途的道路,姜宁自然无比看重。
为了能多给这些寒门学子们一些机会,姜宁在谢晏初的帮助下,出手惩治了不少的贪官污吏。
时间一长,随着被罢免的官员越来越多,众人才发现陛下这是铁了心的要整顿朝堂。
因为害怕牵扯到自己,官员们做事也都愈发小心了起来。
尤其是姜宁还颁布了口谕,要官吏之间互相制约,一旦发现朝堂官员有接受贿赂的,可以直接一张状纸将其告发。
视收贿数量的多少,给予告发人不同程度的升职。姜宁这一出,虽然让整个朝堂怨声载道的,可也确实起了效果。
试问哪个官员在朝堂上没有对家,万一因为收贿被对家揭发。自己受罚的同时看着他升职那才真的要恶心死。
因为姜宁这个操作,一时间,所有的朝廷官员都变得清廉了不少。
由于没有受贿事情的发生,官府处理起民间的案件来也都公正了不少。冤假错案不再有,整个大邕的民风也都开始变得淳朴起来。
慢慢的,众人似乎忘记了当今皇帝其实是个女人的事实。
不过,如果一国之主,能将国家打理到如今这种地步的话,即使她是一个女人,又能如何呢?
难道换成一个男人来做,就一定会比她做的更好吗?
霎时间,姜宁在民间的拥护者竟然比之谢晏初还要多了起来。
只是她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谢晏初心疼她,不想让她过多的接触政事,害怕她太过劳累。
但是姜宁也不知怎么的,办完这些事情后,突然又起了微服私访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