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若曦当然也买的起,但是那就剥夺了康熙他们亲自动手的乐趣了是不是?(康熙:不剥夺,朕喜欢不劳而获)
康熙五十年春。
第一批大清小学毕业的孩子们,已经十几岁了。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各个科目的知识,选择了自己擅长的职业,开启了职业生涯。
大清小学跟咱们现在的小学区别还是很大的。首先,基础知识,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等只用一年时间给孩子们 打基础。
余下的两年,这些孩子们会根据学校设置的一些科目,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学。
不光是男孩子。女孩子也有刺绣,纺织,调香,等等的课堂。
刚开始进学堂的女孩子很少很少,只有寥寥几人。大部分百姓还是不太能够接收闺女去外面抛头露面的上学堂。
但后来发现,男女学堂是分开的。因为学的方向和科目不同。
渐渐的,大清小学从招不满学生,到教室挤不下。
那些毕业了的孩子们,因为有了老师的教导,和各行各业的培训。也渐渐开始成为大清建设的主要成员。
虽然若曦不认同让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干活,但也没有出声反对。
毕竟她是外来户,对大清的认识肯定不如康熙专业。
这里的人才不能说不多,只能说相较于后世,肯定是匮乏的。
而且现在的百姓家里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家里帮忙干活。从学堂毕业了,能找份像样的工作已是很难的了。
由于咱们大清的丝绸和茶叶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大清小学对于绣娘和纺织这一方面的孩子们非常重视。
往往刚到毕业季,这些小姑娘们就被九阿哥的织造办招走了。
看着那些拿回银钱的小姑娘。其他还在观望,或者说不想闺女抛头露面的人家就按耐不住了。纷纷前往大清小学报名。
至于会不会影响嫁人?那还真的不会。大部分百姓家里都不富裕。有个有手艺,还在皇子门下工作的儿媳妇,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至于那些贵族家的小姐。康熙也有办法。他记得若曦说过,后世也有一种贵族小学,专门给有钱人的孩子上的学校。
他也效仿了起来。弄了个专门给贵族家的小姐们专门上学的地方。
这里就不学习刺绣之类的挣钱技能了。这里学习的就是按照若曦给出的科目,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其实大部分有钱人的闺女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
而康熙设置的科目又有些不同。比如语文,不光是三字经和诗词。还有历史地理,也包括在了语文的科目里。
再比如绘画。除了咱们的水墨画。还开设了西洋画法的课程。
康熙这一举措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了。有部分迂腐的老臣在听到要百姓的女儿们也参与进学堂时,恨不得当众给大家表演个血溅当场看看。
但康熙想想后世,想想近代史。还是咬着牙顶住了压力。
没想到几年后,最先开始反对的老臣,却是大清小学的坚决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