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祁翀终于抵达淮州江北大营。
“臣祁樟、柳明诚率江北大营众将士参见太子殿下!”辕门外,祁樟、柳明诚率数十将官列队恭迎祁翀。
“四叔、义父,快请起,诸位都不必多礼。”祁翀一把扶起祁樟、柳明诚,寒暄了几句,便随着他们策马来到了江北都护府。
江北都护府设在淮州治下的孝宁县,坐落在县城南门附近,旁边就是江北大营驻地。
进入大堂落座之后,祁樟向祁翀一一介绍了驻守江北大营的几位将军。
“殿下,这位是刚毅军大将军舒令之,这两位是刚毅军左将军张卓、右将军韩登;这位是神武军右将军李稚君,左勋卫将军王潜、右勋卫将军鲍沣、左翊卫将军刘晦、右翊卫将军丘宝祥;这几位是厢军都指挥使......”
祁翀与众将逐一打个照面、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便让众人先行退下了,只留下了祁樟和柳明诚,祁翀示意二人坐下说话。
“四叔,怎么没见小叔和名雨?”
“时序、名雨和静山军的邹浩昨日去浔堡查探敌情了,估计今天晚上就能回来。”祁樟答道。
“哦。我在兴州一直没有看到你们的战报,情况到底如何了?”
“嗐!这仗根本就没打的起来!”祁翀这一问,倒将祁樟一肚子苦水全勾出来了,“我打了半辈子仗,就没见过这么莫名其妙的对手!”
“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祁翀顿时也好奇起来。
“我初到江北大营的时候,确实剑拔弩张的,也跟董肇正面接触过,可他似乎无心恋战,一击即溃,很快就放弃了已经占领的江防等地,回到了南岸。这之后他天天在江里练兵,时不时就派个小舸过来刺探,看上去大战一触即发,可实际上又很克制。又过了些日子,孙烈来了,五万大军压了上来,局势又紧张起来。可没紧张几天,双方只是小规模遭遇了几次,打了两场小仗,诶,对面又缩回去了。如今就是这么不战不和地干耗着。”
“东吴方面是否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变故啊?”祁翀疑惑地问道。
“臣等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庆王才想着带人去南边抓舌头。”柳明诚道,“虽然有些冒险,但也是无奈之举。对了,殿下南唐之行结果如何了?”
祁翀简单将南唐之行的经过概述了一遍,又道:“南唐已经发兵了,相信消息很快便会传回来。”
“若是如此,那恐怕战事很快便要结束了。”
想到战事即将结束,很快便能回京,祁樟、柳明诚都有了些轻松之感,心情也放松了许多,祁翀却低头不语。
柳明诚惦记儿子,便早早告退出来去寻柳恽了,祁樟有军务要处理,也退了出来,又将江北都护府后院让给了祁翀安置,自己则搬到了军营中与诸将同居。
祁翀闲来无事,派人将军中一众小兄弟叫了过来。祁翀今日在军营辕门外看到过他们,只是他们级别不够,只能站在后排,所以还没机会说上话。
不多时,杜含、赵溉、赵湘、种廷襄和严景润几人来到都护府,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普通士兵军服的青年,祁翀原以为是他们谁带的随从,仔细一看才惊喜地喊了出来:“台硕!”
那人不好意思地站到前面跪下行礼:“什长崔铉参见太子殿下!”
“你还真从大头兵做起啦!”祁翀笑着扶起了崔铉,见他虽然胡子拉碴,不似从前那般光鲜,但精神还算不错。
“是啊,我本想让姐夫做个都头,可他不肯,非要一步步自己赚军功。”严景润插嘴道。
“不是自己赚来的军功终究不踏实,殿下放心,小人定不负殿下所望,早晚自己再把官位挣回来!”
“好!台硕有此志气,孤心甚慰!”祁翀笑着点了点头道,“今日既然来了,便好好聊聊,我对这边的局势不大熟悉,你们给我说说。”
“殿下,我们还没机会跟他们交手呢!这帮东吴鼠辈,就躲在南岸堡垒中不肯出来,急死人了!”赵湘抱怨道。
“不是说打了两场小仗吗?”
“那都是邹浩打的,那家伙整日驾着船在江面上晃悠,跟对面的巡江船遇上了两次,也都是小打小闹,赢了也没什么意思。”
“台硕,你是打过仗的,依你看对面的军事调度情况如何?”
“中规中矩吧。如今双方兵力都集中在这一段江面——”崔铉一指墙上挂着的地图道,“东至沭城,西至浔堡,中间还有安池、泾口两县,我们这边对应的就是东至淮休、江防,西至宁阳这一段。东吴那边,孙烈将大军屯于沭城,董肇驻扎浔堡,中间跟我们京北大营直接隔江相对的两座小县驻兵反而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