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有测试部在最后一关验证呢,结果这款设备,测试部就没有,秦园当然安排不了测试。而董晓峰本人,为什么直接点通过呢,他这个是时候,被朱权安排在进行技术预研工作,研究新的音视频终端,他本身的主要精力不在云直播V2项目上。
运营的同事呢,我们都有在线客服的呀,没错,在线客服一直在帮这个用户解决问题,只是排查不到问题在哪,开始怀疑是接线的问题。
后面看其他客户在云直播平台使用的很正常,只是认为是这个客户的单点问题,跟进处理慢,直接导致该客户反馈到新阳代理,新阳代理商直接客诉到我司。
刘菁菁很生气,这个小的问题,竟然搞成客户投诉,关键投诉邮件还都发到老板那里,这个事情不能简简单单的就放过了,产品线要反思总结。
云直播产品线的管理层是怎么定义这个故障责任的,张明杰不是很清楚,最终结果是算在鲁立志身上,运营不利,技术支持处理问题能力弱,线上响应客户慢。
研发的内部定义为是董晓峰的问题,朱权又进入解释了下,董晓峰都不在这个项目,算他的问题也不合适,算是那个去年来的新人,好像也不合适,毕竟也扛不起这么大的锅,算测试秦园的吧,人家测试都没有这设备,咋测呢,好像也不合适。
那现在咋办,这个事故在研发内部,算是谁的责任?
经过刘菁菁和朱权的讨论,最终研发内部定义了主要责任人,董晓峰和秦园两人;不过邮件只在内部通报批评了 ,就不用上报到公司那边了。
秦园仰天长叹,最终云上事故的锅,还是靠测试背了,也只能他背,他总不能在排给他小弟吧。刘菁菁的意思是,没有这些设备,测试部要提前发起公司内部的采购,上线之后要有确认列表,运营的同事要知道,未测的设备,让客户周末自己试试,避免工作日不可用的情况。
然后刘菁菁找到朱权说,新架构要加快预研,当前的架构太不稳定了,就是去修改问题,风险也极大,产品的一些需求,能不做的,先缓缓不做,维持住当前的平台功能,不新增。
外部的市场需求压力,我来顶住,把朱权感动的要流泪。
终于要有变化了,我们研发不能一直按照产品的需求走下去,做的平台很臃肿,又没有竞争力,新的架构,新的业务模式正在路上。
春节之后,张明杰也开始上Java的高性能架构,阿里云的中间件技术栈开始引入,录制业务全部采用阿里云的解决方案,不在使用自己做的那套,web的前端开始采用H5的方式设计,减少了开发工作量,一些体验的交互也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