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们是否要暂缓新政推行?”梅文宣开口道。
摊丁入亩他也认同,但新学的推进,他很是排斥,认为杨凌提出的那些称不上是学问。
“不必,开弓没有回头箭,朕会在洛都建立书院,取名大烈皇家书院,朕会亲自担任书院院长。”
“陛下,这有违祖制,您可是大烈天子。”梅文宣权健道。
“梅大人,这件事上不是跟你们商量,而是圣旨,你们照办就行,房玄龄、杜如晦,你们这些阁臣也都去书院中教导。”
“臣等遵旨!”
大烈皇家书院的计划是杨凌计划中的事,国子监改制是迟早的事,也是对科举制度的补充。
“众臣齐心协力,在两年之内,朕要将书院开遍大烈各个州府。”
“遵旨!”
见杨凌态度坚决,梅文宣也不再说话,自从入了儒仙后,他的心境开阔了许多。
尤其是在大朝会上,他很少会顶撞杨凌。
“梅文宣,朕有意改制礼部,划分出来三个来!”
“一为学部,主管大烈所有书院建立, 学院先生的考核,学子功名的鉴定等等!”
“二为外务部,主管各国邦交等等!”
“三为礼部,主管大烈的所有祭祀等等!”
梅文宣是聪明人,看似是分权,其实有了专攻之后,礼部的事务也会更加清晰。
“臣遵旨!”
礼部一众官员也是大喜,多出两个衙门来,也就预示着多了两位尚书,从一品的高官,、再进一步可就是内阁天官。
“三部的尚书,梅文宣你接任学部尚书,朕希望你能明白朕的用心,天下大道万千,不是只有儒道就能治世!”
“臣领旨!”
其实以梅文宣的条件,他不是学部最适合的主官,他的心思在儒学上比较重。
但目前梅文宣的威望太重,门生遍布天下,杨凌不得不倚重他。
“外务部让徐茂公为尚书,在他从西蜀回来之前,外务部的建立房玄龄你来弄!”
“臣,领旨!”
“礼部祭祀也是国之重器,人选由内阁商定后,再告诉朕!”
“臣等,遵旨!”
对朝廷原本六部的改革,杨凌在着手慢慢做了起来,朝廷中的衙门做起事来比之以前更加高效,这是杨凌想要的结果。
不过,李靖去了唐州,最重要的军制改革还要等上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