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才好,这是朝廷需要的,燕韩山也是乐见其成。
朝廷皇城司的人进一步进入吐蕃,更是在圣城建立了堂口,土司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控中。
内斗可以,与旁边的土司开战也可以,但要是说大烈的不好或者反对圣佛的统治,那等待的就是灭族。
昭武二年冬天,这是杨凌继位后的第二个年关,在吐蕃大战结束后,朝廷在南疆的战事始终没大规模的打起来。
从翰州、凉州、云州调集的兵马也早已进入唐州境内,还有从扶桑调来的最先进的战船。
水师战船一直是杨凌关注的重点,从中原调了不少的工匠去扶桑,杨素专心致志的造船。
李正道这次很谨慎,并没有着急发动战争,除了几次不大不小的试探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观望。
观望朝廷是喜欢的,要知道一场大战下来,损耗的钱粮不知凡几,这些可都是国运,杨凌继位时间不长,国运并不稳定。
原本以为李正道会速战速决,毕竟在南阳这么几个小国,要养起数十万的军队,还是有些难度的。
粮食、军备都需要天文数字,每多等一天,大军消耗的粮食都是一座小山一样。
大烈不同,在中原、江南封地,秋粮入库后,已经有了富足的粮食补给,而且如今漕运畅通,随时都能调集粮食来南疆。
洛都上书房,刚刚参加完大朝会内阁阁臣们齐聚在此,房玄龄、杜如晦在小声的商议着什么。
梅文宣闭目养神,陈致远端坐在火炉旁,手中看着一本奏折。
魏征刚刚从江州回来,他作为天子钦差,遵守地方也有了一段时间,大烈之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回来后过完年,他还要接着去。
齐文渊与杨岚清也是在另外一边,两人似乎在低声争论,至于争论的内容,压低了声音,像是漕运与工部的合作。
程咬金则裹紧了身上的官袍,自从接手陈氏商行后,他就很少在练武,也确实没精力,武功境界还跌了些。
眼下就要年终吏部评定了,内阁也要开始忙起来,崔岩接手了皇家书院后,在吐蕃一战中大放异彩,被杨凌加封为了教育部的尚书。
平日里上书房中很少有人员这么齐整的,所有人都在等杨凌。
门外大雪已经覆盖了地面,银装素裹,罗士信依旧是一身单衣,跟在杨凌身后,不时悄悄的抓起一把雪,望守卫们头上砸过去。
罗士信为人真诚,与宫中的侍卫们也关系不错,这些侍卫也喜欢与他打交道,没事还能喝到他弄出来的御酒。
“士信,你回去歇息吧,朕要去上书房!”
“陛下,皇后娘娘说了,让我看着你,不让你太劳累。”
“你个憨货,是听朕的还是皇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