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你们没见过的多了。不用奇怪,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冒出来。来,这是韭菜、菠菜,还有白菜……”
“哇——”孩子们都要乐疯了,简直像守着一个宝藏。
等这些菜都长成,哪怕地里的粮食不够吃,一家人也不至于挨饿。
林桑想了想:“但是这几种菜不耐寒,我们回头造个暖棚,这样一年四季家里都不会却新鲜蔬菜了。”
这也太高级了吧,有一种与天抗衡的质感。
旱天虽然没法种粮食,却能把菜种活,也就是说,连干旱这样的天灾都能克服一半了?
到底是林老师,孩子们的眼睛又开始发光。
她第一个得到大闺女的支持。
“娘,我会缝布筐,让我来。”
两个儿媳妇也是喜出望外:“筐里真的能种菜?那太好了,我们现在就缝。”
俩孩子私下也聊过,她们现在最怕的就是坐吃山空。
娘从前使劲让她们省口粮贴补娘家,她们心痛。
然后娘说不管娘家了,倒是说到做到,但是又让大家敞开肚子吃。
吃得大家是又幸福来又心痛,也不知道二十两银子能吃多久。
现在终于不只是单纯消耗,要开始生产了,就连小中劲头都很足。
他不会缝纫,但他搬出了拿手绝活:“娘,我去地里挖土。”
说完他还强调一句:“我保证这次不挖错。”
六岁的孩童放到后世还在撒泼打滚,这个时候的农家已经可以当半大孩子用了。
孩子有这积极性她必须支持啊。
“好,大家想的都很好,等中午以后,小中再去地里挖没有虫卵的土种菜。”
菜筐和土都有了,现在就还缺个暖棚。
听娘这么说,小东马上有了思路。
“那就用树干搭框架,再用茅草编四面的墙和屋顶。”
这样保温效果是好些,但林桑还嫌不够。
她突然像想到什么:“有了,我们再烧些木炭吧,晚上放一盆到暖棚里,鸡窝里也能放一个。”
小南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娘,我们没有炭窑,也能自己烧吗?”
以前冬天要用炭,就得省下米粮去换。
这两年粮食短缺,家里烧的都是柴,早就不用炭了。
林桑又将责任推到了镇上。
“我也是前些天听人说的,也不知道行不行,先烧一小缸试试。”
小南眼神相当期待,娘自从不补贴外家后,好主意一个接一个。
“娘,炭要放在哪里烧?”
林桑左右看看,瞄上了院子角落那个豁口的大水缸。
“这里不是有个坏掉的水缸吗,就用这个。我们先砍木头,除了做榻榻米的,烧炭的木头越硬越好。”
缸里烧炭,她还真试过一次,法子并不难。
那还是大学时期,有一次野营丢了燃料,林桑见同学露过一手,短短几个钟头,就烧出一铁锅的炭。
她还记得大致流程,懂一点个中理论。
兄弟两个见娘亲这样有把握,就商量着一起去伐木。
小桃怀着身孕,婆母让她少弯腰,她就带着小北裁布做筐。
小米见大家手里都有事,就给自己派了个编茅草的活,让小中给她打下手。
大家各司其职,只有林桑算是编外人员,一会帮帮屋里,一会帮帮院外。
到了中午时分,小银和小西赶着一群鸡鸭回来了。
小西进门就跟娘亲细细汇报。
“娘,地里有许多很小的洞,洞里有一粒粒弯弯的虫卵,就跟大哥上次挖回来的长得一样,鸡鸭倒是爱吃,也能吃得很干净。”
林桑心里先是一喜,果然设想是可行的,接着心又一沉。
肉眼可见的虫卵,数量得多恐怖。
整个睦州都在大旱,不把虫卵灭干净了,来年会是怎么个蝗灾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