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的呢?”
母子几个一问一答,大家都听得懂,只有萧绰云里雾里。
她只盼着大家别讲生意经了,虽然不把她当外人这点是很好,可她云山雾罩地,听不懂也是白搭。
可是有八卦听她是最感兴趣的。
别看她整天板着脸挥斥方遒,其实藏着一颗资深八卦的心。
小南知道这是家里的贵客,也没烦人家打断自己,没卖关子,一路讲了下去。
“那些铁锅和钢刀,一拿到大理确实很好卖。不仅百姓家里受欢迎,就连贵族土司家中,甚至段皇爷的宫里都大批量购买了不少。”
这也是意料中的,毕竟百姓不可能下馆子,每天一日不管两餐还是三餐都要做饭。
一旦有了趁手的厨具,效率高许多,剩下的时间用来工作赚钱岂不是好?
小南已经从娘亲那里学会不少营销手段,还随锅赠送了不少中原菜谱。
都是些食材易得且不费事的家常菜,反正随着各地通商后,这些菜系也会慢慢传开。
那还不如提前一点传播开,还能发挥些商用价值。
这样一来,大理民间顿时刮起一股买锅热,夸张到亲友之间问候方式都变了。
大家见面不再是简单地问“你吃了吗?”“今天吃了啥?”之类的,而是变得相当具体。
“阿扑家里买新锅了吗,感觉怎么样?”
“买啦,早买了,锅铲菜刀一套买得很全。”老大爷饭后出来消食,看起来吃得很满意。
“今天你阿嫲简单炒了几个菜,鸡枞腊肉,竹荪笋片,又快味道又好。”
小伙子也深有同感。
“可不是,小炒配上香甜的饵块,真是神仙享受。”
小南走在路上,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
他的白语说得不是很标准,但也喜欢凑趣几句。
每到一个地方,社牛小南都很喜欢跟当地人去聊天,了解他们的民生需求,精准把握住用户心理。
这就是赚了钱还顺带涨了粉,儒商南的成功不是没道理的。
这次到大理,他显然也跟大理人混成一片。
当地人相当喜欢这个长相好,嘴又甜,不断给他们带去发财机会的年轻人,不厌其烦教他说当地土话。
通过闲聊,小南越发了解当地民生,发展贸易。
这家伙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到一个地方,就在一个地方如鱼得水。
“怪不得赫州的厂子今年一直在跟我订机床,看来你这厨房生意都快做遍整个大理国了。”
小东佩服地拍拍二弟。
他就没这个本事,他只会设计机器,维修机器。
但是小南听了这话只是苦笑。
“哪里哟,我本来也这么想,可怪就怪在,到了后来几个村子,这些本来抢手的东西突然卖不动了。”
社牛也有混不开的时候,小南到现在都没想明白。
“那个村子叫马关,在一个小山里。娘你知道,我下面的销售是一个村一个村跑的。”
林桑点头,片区管理,这还是她给的建议。
小南叹气:“他们到了马关村,发现不管是锅也好刀也好,竟然一件都卖不动。村里人见到他们非但不欢迎,简直跟见了鬼一样。”
“怎么会这样,难道是有人对村民无礼在先,犯了什么忌讳?”
萧绰插了一句。
大理到底不是中原,就跟他们辽人一样,各种习俗跟汉人不同,什么时候犯了忌讳可能都不知道。
但是林桑摇头,绝不是这样,这点她对儿子有信心。
小南也立即否认。
“这不可能,这些销售都跟我在大理呆了半年,当地风俗了解得透透的。”
就是知道这点,他不管去到哪国哪村哪寨,都是充分尊重当地习俗,没了解清楚从来不贸然行动。
那些销售都是他带出来的人,绝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就奇了。”
萧绰也是摇头,她政治敏锐,要说起经商做贾实在是外行。
这事就连林桑一时也猜不透,她皱皱眉没急着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