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才吃得有点多,实在是半饥半饱太久。
“我们从前能混个半饱,运气好,涨潮的时候多打些鱼虾,换了粮食倒是能填饱肚子。但这些年打的鱼少了,交的税却多了,哪里还有富裕换粮食?就连个半饱都渐渐不能够——”
见大家表情都恻然,三姑还出言安慰。
她说的是字正腔圆的汉人雅言。
“我们靠着绿河,每天能撒几网,还算饿不死人。那些不靠河的村子,只有几亩薄田,再不然就是没法种粮食的山地,这些日子已经将草根挖了个干净,山都给吃秃噜了。”
唉,就知道是这样,林桑别过脸去。
这个时代不管粮食产量还有生产力都提不上去,他们偌大的中原百姓前几年还在挨饿呢,更不要说高丽这样的半岛小国。
“高丽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怎么办?”
林桑问身边的小儿子。
小中这次跟着母亲,就是出来历练的。刚才大伙边吃边聊的功夫,他已经在附近村里跑了一遍。
“当然是大力开荒种粮食了,另外养殖业也要开辟起来。”
小中已经有了主意。
不管什么国家,哪一朝哪一代,农业永远是立国之本。百姓都吃不饱肚子,谈什么建设,什么发展?更不要说有余力跟邻国一战。
小中给大头他们提建议。
“我看过了,你们村里只有一些很浅的小溪,没什么用。当务之急是要挖水塘,养殖各种淡水生物,以抵抗天灾。”
这是个好主意啊,他们从前怎么没想到?
“以前多打到的鱼虾,我们只会拿木盆木桶养,实在养不了太久。”
有鱼塘就不同了,三姑眼睛亮起来。
“幸好你们没挖,鱼塘也不是乱挖的,不光有防旱、防涝功能,还要根据土质和地貌,更要方便养殖工作,位置大小都有讲究。”
“那怎么办?”一听条件还这样苛刻,三姑着急起来。
“这些,这些我们都不懂啊。”
“不懂不要紧。”小中掏出一本书,“这是我三叔写的民用水利书,正好阿朱玛你识汉字,这书就送给阿朱玛。”
三姑还没反应过来,小中又掏出一页纸。
“这是我根据村里地形,设计的一张草图。你们村谁是村长,我建议立即着人开挖。”
听到这个话大头红着脸低下头。
“不瞒小公子,我就是村长。可是我一点用没有,什么也帮不了大家。”
小中摇摇头:“不要紧,从现在开始,你就有事情做了。我已经写信回去,等过段日子,我二哥会送一批鱼虾苗过来,还有莲藕之类的作物。”
他老气横秋地激励大头。
“你们只管挖好水塘引好水,再将我满哥这本农业书研究明白了,到时候自然懂得怎么养殖怎么种。”
小中说着又掏出一本。
“啊——”
大头村长傻眼。
虽然他从前就经常听岳父怀念故国,感慨中原文化是如何博大。他从前还没什么感觉,但这次,他真信了。
这样一位小郎君肚子里的墨水都这样多,每一句都是惠及百姓的良方,他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大头村长想不到的是,惊喜还多着呢。
小公子刚收起书包,旁边一位跟他一个年纪,长得很像的小姑娘也坐了过来。
“村长阿早西,我们来的路上就看过相关资料,高丽有一半以上都是海拔比较高的山,这些山既不适合种粮食,种别的作物体力消耗也太大。”
她说着也拿出一张图。
“但是我规划过了,以后你们山脚部分可以种土豆红薯这样的高产薯类,再往上一些,可以种果树种菌菇。这样就算到了荒年,也再不怕饿肚子。”
说着她又转向母亲。
“娘,我还发现了,高丽的土壤大部分不是褐土,就是酸性土,而且覆土层也不够厚。要想改善土壤种出高产作物,还需要加入生物剂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