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她通过最早大头构建的人脉,滚雪球一样,几乎串联起途径的所有村落。
偶尔有几个遗漏的,族长里正也会主动找上她。
“林使臣,我是某某山,某某村的。”来人主动介绍自己,“我们要找你借贷,我们要赊秧苗,赊生物剂,我们跟你订书契!”
事后一算,林桑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放贷放满了半个高丽国?”
到了后来,她天天都会看着满满一大箱,且还在不断增多的书契发愁。
“小中,快写信叫你二哥算算,我们的秧苗还有多少余量,还够我们签几个村的?”
又问小北:“生物剂算出来了吗,按照现在签的单量,需要多久时间能到位?”
他们可是白纸黑字签了合同的,别到时候签过头了,她拿不出东西,阴沟里翻船,在这上头赔钱。
那就不光损失巨大,她林会长的一世英名也就毁了。
过了几天收到信,小中先跟他娘汇报。
“南哥那边托人捎信来了,说第一批物种已经送到大头阿早西几个村子,第一批水塘也已经挖好,已经开始饲养工作。”
小北看完信两眼亮晶晶。
“娘,二哥第一批生物剂也已经送到,这两天应该开始组织人手拌入土壤里了。”
关于这个她倒是有个主意。
“我发现高丽也是有木槿和紫藤的,现在正是花期,不如我们一边从宋国运一些过来,一边也在高丽建一个专门厂子好不好?”
好闺女,跟娘亲想到一块去了。
小南是带人走水路的,虽然沼气混油的船大大节省了能耗,但长途运输的成本就在那里。
假如能够当地开厂就不一样了。
生物剂开发出来后,不仅能降低以后的种地成本,还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唉,主意是不错,但这里不是宋国,我们没有经营权,进宫后还得问问高丽国王的意思。”
林桑抚了一下女儿脑袋。
历史上,还有沿途打听到的口碑中,这位君王都不是好商量的主,而且胸襟狭隘,并没有真的将百姓的民生当回事。
林桑不太看好。
母女俩商量着,小中根据二哥的信,也将数据列出来了。
“娘你看,以现有的人口和占地,我们最多再签三十个村子,家里的囤粮和养殖苗就要消耗完。”
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承诺要赊出去八千万吨的薯种,两千万吨鱼苗,还有其他各类作物和牲口不等,这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这些都产自钱家自己的农庄,再往下,可就要动用国库屯粮了。
拿国家财物给自己赚钱,不太地道吧?
林桑自然不会动这个念头。
这样,“我们给官家去一封信,问问他老人家愿不愿意拿内帑去放贷?”
剩下的钱她没本事赚了,就送给他老人家吧。
林桑留着三十个村的余量,没敢再签书契。
这一下引起了村长们的恐慌。
“林使臣为什么不跟我们签书契了?我们村也是很有诚意的呀,到了秋天粮食打上来了,一定如数归还利息。”
“是啊,还请林使臣相信我们,不要放弃我们。”
村里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他们本以为有活路了,没想到一下子又掐灭。
有几个专程百里迢迢跑来的村长,眼泪一下子飙了出来。
林桑举起手叫大家稍安勿躁。
“其实农家生计有很多种,不一定要养鱼种田,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啊。”
“还有什么法子?我们是真的没出路了,才来找林使臣借贷。”
林桑叫过几个村长。
“我们汉人有句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们住在山里的可以种菌菇,靠海的为什么不出海捕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