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还是钱惟浚的期刊杂志,只不过这次的撰稿人有些特殊。
作者一听就不是中原百姓的名字。
“文章是这样写的——林桑女士是宋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商人、发明家、变革家,她发明了许多让生活更加舒适的商品,给我们带来便捷,也带来商机和文明。”
整篇文章毫不吝啬崇敬和赞美,但因为言辞恳切,听着倒没有让人浑身不适。
赵日盛也恭恭敬敬,将文章从头到尾念了一遍。
“怎么样,不错吧?老师你一定猜不到,文章不是我汉人写的,而是万里之外一名罗马人,叫 马尔。”
他卖力地介绍。
“马尔听说东方大陆遍地都是黄金,就不远万里慕名前来,除了朝见我爹,还表示想要见老师一面。”
所以他就鼓励对方写了这篇文章。
官家也不会反对林老师以商人的身份名扬天下,因此文章一经刊登,就得到朝廷大力支持。
这下老师第一商人的名头更甚了。
这里头自然也有自己的功劳,赵日盛得意洋洋将杂志递给老师。
“马尔的宋话说得还不错,就是不会写汉字。这片文章是我帮着翻译校对的。”
哦,原来这小子近期还跟外国人切磋起了第二语言呢,怪不得满面春风,走路也带风。
林桑接过杂志扫了一眼。
果然上头写着——作者:马尔·波罗,翻译:赵日盛。
“马尔·波罗?”
这名字又眼熟来又眼生。
林桑挑眉。
“这位马尔,不会是从罗马威城来的吧?”
“就是威城!”
赵日盛挥了一下拳头。
“听说他先走水路,又走陆路,再换水路,最后途径大漠,找到了这里。可是——老师怎么连威城都知道?”
哈,还真是威城,这也太巧了。
林桑没回答,接着又问:“他不会刚好也是名商人吧?”
这就更诡异了。
老师也太无所不知了吧?赵日盛惊悚。
“没错,这个叫马尔波罗的正是从威城来的商人,他说,十分想找老师合作,做一些跨国贸易。”
赵日盛老老实实回答。
可是,他还是不明白,老师是从哪里获得这样详细的消息,杂志上可没登啊。
虽然赵日盛一向对老师的博闻强识相当佩服,但这两年老师身处乡村,是从哪里知道京城里的最新资讯的?
他想了一圈,终于找到罪魁祸首。
“好哇,是钱惟浚那家伙对不对?他明明答应我先对老师保密的,出尔反尔,哼!”
钱惟浚夫妇在琉球待了也快两年了,期间两人在当地很做出一些成就,解决了琉球跟倭岛之间的百年矛盾,跟宋国之间的关系也越发密切了。
官家很高兴,招他回来述职,还给他加官。
前几日钱惟浚回京时,赵日盛跟他见过一面,还把自己翻译的大作拿给他赏鉴。
这一趟钱银师姐没跟着来,她刚生了孩子,不适合长途跋涉。
赵日盛听说她让相公带回来一封信,请老师给新生孩子取名字。
“哼,一定是钱惟浚那个家伙,趁机向老师泄露天机。”
赵日盛一脸不爽。
倒也不是他小气,喜讯只能由自己来报。
而是,他不是想找机会,好名正言顺地往大塘村多跑几趟,多见女神几面么。
从前他接近女神小北,老师总以小北年纪太小打发他。
如今两年过去,小北早已经及笄,许多同龄的女孩都开始谈婚论嫁,老师再也不能拿这个搪塞他了。
这两年他发奋恶补生物知识,越来越能跟女神聊上几句话。
赵日盛本来挺有信心的,俩人慢慢从朋友升温成恋人。
但是据他这阵子冷眼旁观,好像那个叫周宣的,跟小北更有共同话题。
赵日盛听说俩人是青梅竹马着长大的,小北走上生物学家之路,也是源于当年周宣无意摘给她的一只芒果。
两人年少的时候,还一起发明过银镜呢。
除了瓷器,银镜也是周宣商队卖得很好的一只爆款。
周宣经常经商在外,偶尔回睦州,一定会来大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