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子发到各个班,大家一听有奖品都热血沸腾的自觉排桌考试。
三妮留在办公室帮着一起批改完了试卷,因为题目简单又少,没一会儿就全判完了。
“厉害,我判了个三十八分的,就错了两道题。”
“我这最高的是三十二分。”
“三十八分的是哪个班的?”
“我看看......刘远,三班的。”
“是我们班的,他家可远了,是西边山里面石头村的。”
“比我们这还靠山啊?”
“什么靠山啊,就是山里面,他说山连着山。”
三妮在旁边听着,“考的不低。”
“可不是,是不是所有卷子里最高的了?谁还判到比三十八分高的了没?”有老师站起身问。
没有比三十八分最高的了。
“当之无愧第一名了。”
“第一名得好好奖励。”三妮笑着说。
“舒文先生准备了什么奖品?”
“统计一下我看看。”三妮说。
大家统计完分数,“三十分以上的有五十一个人,二十分以上的有一百九十五个人。”
一共不到四百个人,分数过半的人数达到了参加考试的一半人数,三妮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毕竟都不是真的学生,能学多少算多少吧,三妮也没指望他们都能学多少知识,只希望她家乡的人都不要太愚昧和无知,至少应该知道他们生存的这片土地上是个有道理、有法律的国家。
这是她对于王庄村的回报,回报完这些,别的她也不会多管了。
“奖品一会儿有人送。”三妮说,“你们先回去上课吧。”
早上的最后一节课,大宝拉着驴车送来了一车奖品。
风雪停了,全部的人都聚集在校园里,有老师念了名字和分数就有人上前去领奖品。
第一名的刘远考了三十八分,奖品是一只暖壶。
王庄村的村民们都不羡慕,别的村的村民们都可羡慕了。
至少刘远对自己的奖品非常喜欢,一直抱在怀里,时不时的用手抚摸着看看。
三十分以上的奖品是一只书包,刘远也有一份,二十分以上的奖品是一块香皂,刘远还有一份。
刘远领了三份奖品站在那里,接受着周围投来的羡慕目光。
几个特别远的村子里来上课的人中午学校都管一顿饭,在学校围墙外面搭建的小厨房,地方不大,做饭绰绰有余。
村子里的妇人早就炖上了一大铁锅的大锅菜,白菜土豆里面飘着五花肉片,热气腾腾的大白面馒头里掺了一点点的玉米面,馒头又香又酥软。
领完奖品就放学了。
满河跑过来,“我考了三十二分。”
“我刚刚看见了,真不错。”三妮笑,“中午回家吃饭。”
满河对自己的分数也很满意,他笑着,“我在学校吃吧,我可不是不好意思回家吃饭什么的,我就是想和他们一起说会儿话。”
三妮看着后面等着满河的几个年轻人,“好啊,下午我就不来了,你要好好听课啊,放学就回家吧,天黑的挺快的,下午放学就别聊了,人家也都要回家。”
“我知道,拿我当小孩子叮嘱呢。”满河说,“姥姥说今天晚上吃炖大鹅,我肯定早早就回去了。”
“广场那边有不懂的逮着谁就能问谁,问你哪个舅舅都行,问我也行。”
“我知道,我舅舅们带的还是很仔细的,我还没遇到不懂的。”
“你在这边再上两个月,我给你转到镇夜校去,你现在先把基础的学一学,以后白天就不用上课了,不耽误你白天工作。”
“镇上有夜校?”
“没有。”三妮说,“但是再过两个月就有了。”
满河眨巴着眼睛看着她,“你开啊?”
“对啊。”
满河竖起大拇指。
“别皮,夜校可不是现在这种哄小孩的上课方式了,是真的要学知识了,不会抽你。”
满河咧着嘴笑,“我咋没见过你打人啊。”
“你想的话可以是第一个。”
“那我是不是挺光荣的?”
三妮瞟了他一眼,“这种光荣你也要啊?”
京都的一排商铺三妮已经装修好了,各大省城的商场也都紧锣密鼓的开业了,衣服鞋子、饭食零食琳琅满目,每个开业的店铺和商场都迎客爆满。
八十年代,国家的政策效果已经显现的很好了,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万元户、十万元户,部分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开始提高。
高档的商品、时髦的衣服、漂亮的饰品以及美味的饭食,都受到追捧。
很多地方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饭了,他们更热衷于找到美味的食物。
思甜美食广场里有各种烤肉、卤肉、拌饭、凉面、炒面、盖浇饭、米线、凉皮、酱香饼、麻辣烫等等,今年秋冬又新推出了灌汤包和关东煮。
灌汤包用筷子挑破它那层薄薄的皮,趴下身子就着盘子吮吸那满是蟹黄的汁水,吸一口直让人上头。
太好吃了!
但是灌汤包每天都限量出售,人们为了过一过嘴瘾,每天店铺还没开门就开始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老板,你们不能多卖点吗?有钱都不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