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玩玩的日子远比每日闷头苦读的日子要过的快的多。
殿试的日子如期而至。
一大早,打酱油就把人给送到了宫门口,他们来的算是早的,门口只稀稀拉拉的站着几个同样来参加殿试的学子。
门口有一个小公公正一脸困倦的站在那里,时不时还要转过头去偷打一个哈欠。
打酱油拉着童少一直接凑了上去,突然感觉到旁边多了一个人,小公公吓得猛然抬头,如梦初醒。
打酱油看着小公公忽然一脸防备的看着自己,笑着拉起了小公公的手,假装从衣袖中,,其实是从玩家背包里拿出了一块份,份量十足的银锭子塞到了小公公手里。
小公公摸了摸手里物品的形状,又掂了掂分量,顿时笑的见牙不见眼。
“哎哟,这是哪位大人呀?”小公公的声调都是往上扬的,听上去就让人愉悦。
打酱油指了指身边的是童少一,“这是我家弟弟,这次有幸得了个榜首,一会儿还要请小公公多多关照了。”
小公公瞪大了双眼,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呀,原来榜首竟然这样的年轻,真是年少有为,小公子若是金榜题名奴才还要请小公子多多关照呢。”
银子拿到手,对方又客气,小公公的好话自然是不要命的往外撒。
一会儿要怎么排队,进宫有那些礼仪规矩,哪些是忌讳,小公公将自己知道的,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是完全对得起打酱油送出的那一锭银子了。
周围的人想要凑上来听,都被小公公瞪着眼赶开了。
他的经验之谈是不付银子就能白听的吗?
三人和乐融融的聊了好一会儿,打酱油带着童少一打听清楚了情况,就把他送到他该等候的位置上,又嘱咐了一句让他万事小心,就退开了。
这会子,来宫门口等候参加殿试的人都到的差不多了,他这个闲杂人等可不好再在这里碍眼了。
目送着那个小公公带着童少一站在最前排的队伍往宫里走,打酱油这才回到了他们的马车上休息。
童少一谨记着小公公跟他说的话,不敢像身后的那些人一样,到处眼睛乱瞟,很识趣的低着头跟着小公公闷声走路。
到了殿试的地方,小公公又把他们交给一个略微年长的公公带领,就离开了。
众人按照名次的先后顺序排排站,等了一会儿就听到有太监唱喝,皇上驾到。
众人按照学的规矩给皇上磕头请安,听到皇帝叫起才爬了起来,只是殿上肃穆的气氛让他们不敢像刚才在宫殿外面那样到处看了。
皇帝看他们一个个都像受了惊吓的鹌鹑似的,顿感无趣。
就让太监宣布赶紧开了。
童小一因为考了个榜首,就坐在皇帝下首正对面的位置,皇帝也知道这次取得会是榜首的,是个来自沧源府的小少年。
但是亲眼看到这样一个尚未习惯的。称得上是一个小孩子的少年,坐在那榜首的位置。奋笔疾书,还是觉得很是新奇。
童少一感到自己身上有一道目光扫过,能明确的知道目光的来源就在自己的正对面上方,那里是皇帝坐着的位置。
他手上的笔停顿了片刻,便继续写了起来。
皇帝很清晰的捕捉到了他那片刻的僵硬,觉得这个小娃娃更加有趣起来。
他恶趣味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从高高的台阶上走下来,在那些参加殿试的学子身边,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遭。
有些心态不太稳的学子,在他经过或者注视的时候,手抖的跟得了帕金森似的,完全没有办法落笔。
倒是那个小少年,除了开始那片刻的僵硬之后,仿佛就沉浸在其中,再也不受外界的干扰了。
皇帝点了点头,不愧是能够考成榜首的人,小小年纪就如此沉得住性子,未来定然能有一番大造化。
规定的时辰到了,一旁伺候的太监们,把卷子都收了上去,学子们被领到了外间等候。
皇帝拿到那一沓试卷,迫不及待的找出童少一的卷子,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眼中异彩连连,不愧是沧源府出来的孩子。
他又看了其他人答的卷子,当然不可能是一张一张看过来, , 自然有那主持会试的官员轮流翻阅那些卷子,把他们觉得好的卷子挑了出来,呈给皇上看。
皇帝将那些卷子看了一遍,唐少一在其中辞藻也许不是最华丽的,行文也许不是最流畅的,但是没有一个学子像他一样言之有物。
大多都如空中阁楼,泛泛而谈,毫无意义。
也有许多引经据点的,似乎饱读诗书,但套在一些实际问题上,却错漏百出,可见也不过只能纸上谈兵而已。
皇帝将童少一的卷子让太监拿下去给几位大臣传阅,“这些举子以后是要外方做官的,那些光会做口头文章的人,文章写的再好,也不能管好那一方老百姓又有什么用?
看人家这么小一个孩子,很多方面,说不定你们都不如他,如今外头被捧得极高的那些文章书画,都太过浮夸,流于表面,众卿家莫要把这样的不正之风带到科举上来,朕甚为不喜。”
有了皇帝这句话,童少一的文章犹如花团锦簇中的一草根狗尾巴草,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当宣读他成为状元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山长说过他的文章太过于务实,别人的若是锦绣文章,那他顶多能算是个棉布文章。
这样的文章,在务实的人眼中自然是一篇好文章。
但若是落到了那些习惯了华丽文章的考官遇上,恐怕是要被打到尘埃里去。
现在看来,他们龙椅上坐着的那位皇帝,还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哪!
最后的最后,童少一乐的晕乎乎的跟着人出了宫。
直到回乡的半途,他才仿佛从梦中醒来一般,一切都美好的太过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