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娉轻声细语继续说道:“王维到了京城后的两三年,成长成为了一个人见人爱的翩翩美少年,素日的教养在他的身体里慢慢发酵,使王维浑身散发着一种高雅雍容的迷人气息,在京城红极一时。
尤其在上层社会,人缘很好,而且左右逢源,诸王待之如师友,他是诸王的座上客。
但是王维本身没有社交综合症,他一直都是那种平平静静的。在众多的王中,王维于岐王李范特别交厚,李范是玄宗李隆基的弟弟,爱好文艺,广交艺人。
在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有一天岐王带着王维,让王维夹杂在伶人中间,就是表演的人中间去了公主家,王维独奏了一曲《郁轮袍》,令满座动容。公主大感兴趣,立刻就问岐王眼前这个。妙年洁白,风姿绝美的少年是谁?岐王回答说:知音者也。还特别故意的夸赞了王维文学上的过人之处,公主很喜欢,所以就有一种说法,王维是凭借着公主才考中进士的,大概是因为当时顶住王维的贵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玉真公主是玄宗李隆基的亲妹妹,她确实帮助过李白得入翰林。
李白当时想出仕做官,但是由于父亲是商人,所以按照唐朝的规定,他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只能走举荐路线,所以就是写那种干谒诗文给王公大臣,让王公大臣推荐他来做这个官。我们熟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是我们也就只当李白太爱喝酒,所以大概记性不太好,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李白写的干谒诗文太多了。比杜甫的都多。李白第一次谒见玉真公主是在终南山别馆,玉真公主出家做了女道士,当时在唐朝特兴这个,李白献上了一首《玉真仙人词》,把玉真公主夸成了九天玄女。但是玉真公主不吃这一套,李白被泼了冷水。后来李白就通过司马承祯打通了公主的关系,司马承祯是玉真公主的师傅,而且特别受皇室的宠爱,玉真公主就在三哥李隆基面前三两句话,李白就做了供奉翰林了。狂放的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上班去了。
所以后人就编造了王维这样的一个故事,似乎是合乎情理的。或许这也就是很多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王维和李白有着那么多共同好友却又毫无交集的原因。
但如果你们看过这个故事的原文,它是记载在唐人小说《集异记》里面的,这个故事本身逻辑有问题,而且有漏洞,所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而已。
王维之所以能够考中进士。有贵人相助是肯定的,但是主要还是靠王维自己的真才实学。他考中进士的时候是21岁。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制科和常科,常科当中呢,明经科和进士科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考中明经的时候是30岁,那么不好意思你太老了,如果你考中进士的时候50岁,你还很年轻。孟郊考中进士的时候是46岁,他当时就很高兴地写下“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通过这首诗,我们就能感觉到这个中年男人他的得意之情啊,进士及第对文人学子来说,那可谓是鱼跃龙门,前途无量。
但是翻遍王维的诗集,找不到一首他描述自己进士及第的时候写的诗。这个真的很令人困惑啊。当然我一厢情愿的认为王维他低调、奢华、有内涵。其实王维年轻的时候写的那些诗并不是我们特别熟悉的,像中年以后那种平静的带有哲学思考的白描的笔锋,很多是富有少年气息的侠胆豪迈的那种表达。“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首《少年行》根本不需要解释,你一读便知是一个活脱脱的意气风发的潇洒少年郎啊。
公元721年春天,就是王维21岁的时候,解褐为太乐丞,其实就是他考完进士就马上授于官职了,在宫廷的音乐机构上班。虽然是一个从八品下的官,但是呢,这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但是上天从来都不会允许一个人的故事很顺利的发展下去,谁的人生都一样。同年的秋天,因为太岳署中有伶人舞黄狮子,王维就被逐出京城,贬到济州了。
黄狮子是舞给皇帝看的,这个王维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伶人也不可能自己去找死,所以究其原因还挺耐人寻味的。玄宗李隆基一直对诸王都是有所提防的,王维又和很多王爷走得很近,尤其是岐王,除了岐王之外,薛王、宁王都有交往,他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所以王维就是最高统治集团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已,他也有怨气的,他写“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但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这也是给王维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一写了不少的纪行诗,由西向东去山东济州。虽然写的诗主基调是很忧郁的,比如“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但也不乏那种市井生活、乡村生活的温暖闲适。“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这个时期王维的诗是哀但是不伤,怨但是不怒。
叔本华说,优美的诗文像彩虹一样,只有在雨后阴暗的地方才出现。惟其如此,文学天才都喜欢忧郁的因素。
王维到了山东济州做司仓参军,大概六年左右的时间吧,这期间他和隐士、方士还有这个修行者都多有交往,我觉着这些经历对他之后比较倾向于去隐居有很大的影响。
在公元728年,也就是做司桑参军后的六七年,他选择了辞职。其实司桑参军这个职位和太乐丞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