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地球上,还有许多行业专门会组织黑客攻防演练,来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当然,只有Ddos攻击,对方晓来说那还是远远不够的,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这两家单位的官网服务器搞瘫痪,没这个必要。
他是为了找到杨红卫和柳卫东的私人信息,或者说是为了找到这俩人的私人终端,并且从中试图寻找一些关键性证据。
所以,方晓就必须要再开发出一款拥有极高、极高隐蔽性的木马病毒。
他对这种木马病毒的理解是,除了拥有极高的隐蔽性、以及被发现后的自我清理特性之外,还必须拥有特定条件触发性,这个特定条件,可以是时间条件,也可以是事件条件。
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杨红卫或者说柳卫东可能存在的某些“特殊癖好”,而导致方晓不知道该起什么样的标题,引起他们的注意这种尴尬的事情发生。
而一旦这款木马病毒被他开发出来,并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那方晓就可以利用它从内部神不知鬼不觉的攻破两家的堡垒。
而这个特定的条件,方晓则把它定义为,经过Ddos攻击后,两家官网服务器的安全策略重启或者重组。
计划蓝图,已经在方晓的脑海里被勾勒的差不多了。
而在勾勒蓝图的同时,他手上也没闲着,在第三代木马病毒的基础上,方晓又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迭代。
首先,他去掉了第三代木马病毒的图片格式伪装,既然定义为条件触发式木马,那这么明显的表层伪装,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相对于图片或者说视频格式来说,一些不怎么会引起管理人员注意的垃圾格式,则更加隐蔽。
比如说.dll,.hlp,.old,.bak等类似浏览残留,系统升级残留的文件后缀。
这些文件,一般都会在服务器里堆积一段时间后,由自动巡检程序或者管理人员统一清理。
而在这之前,它们几乎都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
足足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在迭代了十几次之后,一款让方晓满意的木马病毒,终于被他制作了出来。
在经过虚拟环境验证并修订不足之后,新款木马病毒的准备工作就算是大公告成了。
接下来,他又马不停蹄的去准备Ddos攻击需要的相关工具和资源。
他的笔记本工作站,几乎是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最高配置,所以他只需要做好资源分配,划定虚拟机就行。
有了这个保证,他只需要根据这个世界搭建网站访问接口的基本规则,编写出一套合乎逻辑的,只需要拥有最简单发送登录请求的客户端就行。
这一项工作只耗费了方晓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然后他就把目光投向了他所需要的大量的“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