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清一愣,细想之后顿时懂了。
父皇就算想罚,可叶舜华做错了什么?
她身为王妃体察民间疾苦,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去设粥棚施粥,这是行善事,只会给朝廷带来正面影响。
知道民有冤屈要告御状,她没有阻拦、没有干涉,只是替人击鼓、替人受刑,依旧是出于同情心而做出的善举,同样对朝廷有利而无弊。
她做出这些事,无一处错失,皇帝即便想说她干政都毫无证据。
毕竟她到底跟灾民说了什么,只有灾民和她清楚。灾民吃了她的粥、拿了她的赈济银、又看她替他们受了刑,定会承了她的恩情,绝不会出卖她,而她也绝不会泄露半个字,所以无任何错处可捉。
想通了,基本也就能确定,这种替人挨打的事,的确是叶舜华会做出的事了。
安永清更加待不住,一心告退回府。
“父皇,是不是舜华,儿臣回府一看便知。儿臣只知道她要沿道施粥,因此人手不够,儿臣还提了一千卫士帮她。所以……即便真的是她所为,错也在儿臣公器私用,父皇要责罚就责罚儿臣一人即可。”
皇帝觉得格外好笑。
“朕看你是一刻都坐不住了才是真!朕已经说了,不会因此而责罚她,也更没有理由责罚你。厂卫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把锦衣卫交给你,只要你做出的决定于朝廷、于百姓都有益,朕是不会怪你的。”
安永清难得在皇帝面前红了脸,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确实心急啊,三十大板,若是行刑之人手下不留情,一般人只怕要被活活打死了,就算叶舜华有铜皮铁骨,这次肯定也伤的不轻。
皇帝轻舒一口气,还是选择放过他,毕竟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叶舜华都帮了皇帝的大忙,救了李元庆等人。眼下水患还未平息,朝廷若再乱了,就是雪上加霜。
上次的人情她还没有兑换,如此算上叶杨氏中毒的事,接连又是两个人情,一大一小,真是个鬼机灵。
她到底想要什么?日后若要一股脑一次都兑换回去,估计要把皇帝惊着。
皇帝无奈的笑了笑。
“罢了,你不用担心,瑾儿也算是帮了朕,但这种事朕若替她承认了,对她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朕不奖不罚、装作不知也就是了。”
皇帝走到了安永清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略有些感叹的长出一口气。
“这几月多事,先有瑾儿嫁给你,紧接着就闹出了叶韶华的事,你与叶家已经够招眼了,你更加谨慎是对的。如若不久前叶杨氏中毒的事宣扬出去,会让叶家遭人议论,你也会因此被卷入其中,这件事你与瑾儿处置的很好,虽放过了一些人,但你们善后及时,风声没有丁点走漏,朕很满意。”
那些有命离开侯府的府医,安永清都命人暗中盯着,不过两日的功夫就将全部人赶出了京城。
杨家二房那边也由叶舜华出面,告诉了杨建诚,纪氏身染恶疾,需要隔断诊治静养,又几日有周姨娘的配合,告诉杨建诚人已病逝,因恶疾未愈,尸首被焚烧,事情也就平息了。
安永清猜到了这件事瞒不过皇帝,当即坦然承认了。
“是,此事是舜华做主,儿臣只从旁协助一二罢了,儿臣谢父皇夸奖。”
皇帝看他的眼神一个劲往外飘,心觉好笑的摇摇头,挥手道:
“你可是真出息了,别人不过三句不离,你是句句不离,刚刚还担心朕责罚瑾儿,现在又不忘了给她邀功。行了,朕懒得说你,你跪安吧。”
安永清立刻告退,打算马上赶回王府,可走到门口时,又被突然烦躁的皇帝叫住了。
“回来!”
安永清只得又回到了桌前,规规矩矩跪倒。
“父皇还有何吩咐?”
皇帝没好气盯着他。
“你满心都是你的王妃,是不是忘了什么正事?”
安永清愣住,想了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
“儿臣有罪,请父皇恕罪。火药的渠道儿臣已经弄清了,的确是来自姚家。儿臣派人暗中追查,发觉那些火药是自水路而来,夹在陌阳江上运送漕粮的船只中,少量而多次,先后抵达了京城,存放在程锦在城外的私宅中。儿臣亲去查看,确认已无存留,也打探过,并非是近期被人取走。儿臣细细计算过,那些火药的量,与在死士身上缴获的炸药量相符。”
看来程锦并无刺王杀驾的打算,那些火药是夹在漕粮中蒙混过关,也的确只能是通过安宁润的途径弄来的了。
安宁润弄来火药,程锦拿走执行,他们要炸的,难道真的是堤坝?
皇帝拧紧了眉头。
“那些人具体是从何处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