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烈八年,五月初一
天子下诏,正式答复,允许原川、陕、晋三省总督,兼督理西路军军务,兼光复右军、骑军都督长史,东阁大学士文安之致仕。
并在此之前,加授文安之中极殿大学士衔,并授太傅,赐银万,锦、帛、绢各三百匹,令西安府、成都府、荆州府(文安之故乡)敕建功德牌坊,荆州府、南京敕建宅邸。
御前司仪仗,以三公之礼,礼送归乡。
这个待遇可是真的不得了
其他还好说,什么中极殿大学士,虽然级别高了点,但也算阁臣退休的常见待遇。
主要是这个“太傅”......
注意,不是太子太傅,而是太傅!
这是两码事,太子太傅,从一品,相当于太子的老师,与太子太师、太保,以及太子少师等,并称为“三师三傅”,是一种明代内阁阁臣的常见荣誉。
比如瞿式耜此时就是太子太师。
但去掉前面的“太子”两个字,就显得惊世骇俗了
不难理解,太子太傅,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那去掉太子二字,太傅是啥角色,就不言而喻了......
在有明一代,甚至自唐代以来的近千年间,太师、太傅、太保,就是文官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誉,没有之一。
《百官志》称其为“三公”,足以表明其含金量。
大明上一位获得如此荣誉的,叫做张居正......
朱由榔对文安之的礼遇,的确是发乎真心,其夫人范氏,加一品诰命,几个儿子,也早已入仕,辛苦多年,总算是能回老家享天伦之乐了。
只是让朱由榔比较头痛的是,文安之卸任以后,他才知道对方身上的担子有多大。
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实在是有些大了
先是四川、陕西、山西三地行政主官,然后是光复右军、光复骑军两军都督长史,以及专门沟通叶尔羌方面的工作。
林林总总,至少得四五个人才够。
财部右侍郎朱继祚调任山西巡抚,都察院副都御史黄景昉,调任四川巡抚,而最为重要的,日后对西域战略有重要影响的陕西,则是直接置了一位总督。
至于人选,也十分出人意料,并非从七部、都察院调取,而是由原光复后军都督长史,张煌言出任。
这一任命,是朱由榔经过深思熟虑的,张煌言是明廷文官当中,最懂军事的存在,甚至在军事指挥上,比起军中不少将帅还要出色,故而放在日后针对叶尔羌、准噶尔问题中,较为关键的陕西,最合适不过。
至于后军都督长史,则由原后军录事参军朱之瑜提拔接任,此时的后军都督,已经由王翊接任,其人与朱之瑜是至交好友,搭配愉快。
原本的历史上,王翊在浙江殉国,刚好是在中秋时节,逃亡海外的朱舜水听闻以后,发誓从此不过中秋。
-------------------------------------
处理完西北事宜,朱由榔并未停下脚步,天子仪驾接着继续折返往东,出潼关,入河南地界。
如果说陕西,起码在文安之五年多兢兢业业打理之下,逐渐有了些起色,先后迁到西北的几万户移民,再加上鼓励屯垦,勉强算是生机勃发。
那河南,就真的是赤地千里,自天启年间以来,河南又是洪涝、旱灾、蝗灾,又是民军、官军反复拉锯,又是藩王、朝廷、官僚层层派饷。
满清入关后,再遭劫难
如今,早已十室九空
朱由榔车驾一路所见,自潼关,一直到洛阳城间数百里,村庄零落,寥无人烟,田园荒芜,树木丛生。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一路上,偶尔遇到两个刚分配过来的官员,一个陕州知州,一个新安知县,据他们所说,自己治所城池之内,也不过一两千民众而已,至于城外,恐怕也不会超过四位数。
听到这话,朱由榔算是彻底没了幻想,新安算是靠近洛阳腹地的地方,都这个样子,由此可见,整个河南,能有一百多万人口,就阿弥陀佛了。
直到洛阳城外,才算有了些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