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后,新纺机做出来了,可惜试验的结果很不理想,非但工作效率没有原来的高,还很难修。郑云带着技工们调试、调整了半个月,没有多大起色,干脆宣布改造计划失败,重新用原来的纺机。
那个最开始开会的时候一言不发的技工难得开了口,他找到苏钰,很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东家,我觉着不是纺纱机的问题,我去了好多纺丝作坊,他们纺纱之前都要络纱并纱,说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每根丝线里的蚕丝数量一致,这样织出来的丝绸更平整顺滑。咱们梳棉后只经过一次并条,要是多并两次是不是棉条更均匀,纺出来的纱就没那么多棉结和粗心不匀了?”
苏钰点点头。这个人不声不响的,心里有几分成算。“你说的有道理,那你做过试验没有?”她是不信他什么都没做,光凭脑子里想想就过来找她的。
果然,那人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两个小小的纱锤来。一个锤头上有道深深的刻痕,刻痕很新。苏钰把两个纱锤拿在手里仔细对比,有刻痕的纱明显更均匀,棉结也少很多。
“这个是经了两遍并条的?”
那人摇头,伸手指比了个“三”。“这只梳棉、并条都经过了两遍,纺成纱后又络了一遍,这般得来的,比寻常的多了三道工序。”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多经三遍又有何妨?”苏钰把棉纱一点一点退出来看完,不由得点头,看他一眼,“嗯,你能埋头钻研,拿事实说话,我很满意。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你好好算一下按咱们的棉花产量,要配置多少机械,写个说明给我。我们开会讨论,然后尽快实施下去。”
“好的,我马上做。”那人得了肯定,面上看着淡定得很,说话的声音却大了好几分,说完拔腿就走了。
柳嬷嬷看他走远了,摇摇头关了院门,回身看着苏钰笑。“这个赵七郎平日跟锯了嘴的闷葫芦一样,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来,没想到今儿说了这么多话。阿钰,他说的话靠谱不?”
苏钰点点头,也看着她笑。“应该可以。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光一股脑儿地想着改机器,就没想过改流程,白往人家秦老先生的作坊跑那么多遍了。”
“又不是神仙,哪有人事事都能周全的?你也太苛求了。”柳嬷嬷笑着摇头,叫了蔷薇过来服侍,自己去厨房端了碗莲藕排骨汤递给她,“尝尝,杜十娘过来帮着熬的,把上面的油都撇掉了,一点都不油腻的。”
“你怎么又让杜十娘帮忙了?她手头上的活儿也多着呢。”汤熬得浓香四溢,苏钰顾不上念叨,忙拿起汤勺连喝好几口,砸吧砸吧嘴巴,冲柳嬷嬷伸了个大拇指。
柳嬷嬷又去端了碟桂花糖藕过来,坐在她下首笑眯眯地看着她吃。
“你以为杜十娘愿意来啊?她这也是没招了,来咱这儿躲躲,省得人说闲话。”
“啊?”苏钰差点呛了,忙放下汤勺,诧异地望过去,“她怎么了?”
柳嬷嬷不满地瞪她一眼,掏出块帕子放在她手里,示意她擦嘴巴。“你这一天天的就惦记着你那织机,哪里看得出别人的心事?养殖队的郑老二看上她了,找了多少人说和,把她烦得不行,只好到咱们家躲着了。”
苏钰擦干净嘴巴,又端起碗埋头喝汤,喝了好一会儿猛然抬头。“不是,她不愿意直说就是了,干嘛躲啊?”
“怎么没说?说了,说了好多次呢,可郑老二就是不死心啊,再说,十七郎还在他手下干活儿呢,她也怕影响了弟弟,只好躲着了。”
苏钰“哐当”一声把碗一扔,站起来就往大院走。柳嬷嬷追不上她,急得直跳脚,忙忙地去找杜十娘去了。
到了大院门口,苏钰一脚踹开院门,直直地往张铭之的房间走。旁边房里的人看她脸色不对,忙去叫张铭之出来。
刚到房门口,张铭之一边穿衣服一边往外走,看到她,愣了一下。苏钰懒得废话,直接挥手。“把院里人都叫出来,我说件事。”
“好,稍等。”张铭之一点废话没有,回头就院里大声吆喝了一声,“都出来都出来,快,东家有话说,快出来。”
纷乱杂沓的脚步声响起,夹杂着轮椅的轱辘声,不一会儿院里的人都出来了。苏钰慢慢地扫过这一张张脸,过了这么久,她还是认不出来谁是谁,不由翻了个白眼。“咱们这庄里都是当初曾经一起上过战场的弟兄,是过了命的交情,我希望你们能珍惜彼此的兄弟情谊,别搞三搞四的搞到兄弟都没得做!”看有几个人很不服气的样子,苏钰冷哼一声,“宣布两件事,一是严格按分工做事,不得随意串岗;二是男婚女嫁须得自愿,不得逼迫、胁迫她人尤其是第二件,若有违背,一次调离岗位,两次罚做苦役,三次驱逐出庄。张队长把我的话写下来贴在布告栏,通知到每个人,从今日起执行。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