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兄弟之间的斗争经过这一次事件后,愈发激烈。】
【武德七年秋天,突厥再次入侵关中,由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带队。】
【面对匈奴的屡屡侵扰,以及唐朝此时并不十分强壮的情况,李渊开始召集朝臣商讨究竟该如何处理突厥的问题。】
【于是有人建议:暂时打不过,咱们还跑不过吗?】
【持有这一观点的大臣认为,突厥之所以屡屡侵袭关中,就是因为长安富庶,他们是为了求财以及粮草。那么只要我们把长安烧毁、不在此定都,突厥就不会再来关中侵袭了。】
【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李渊就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到终南山以南的樊州、邓州巡视,找一个适合当做新都城的地方。】
【但终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方法,萧瑀等人就觉得此举不妥,但毕竟李渊还没有正式开口要迁都,他们这些大臣也不好直言反驳。】
【李世民也不认为迁都是个好方法,于是他站了出来婉言劝说李渊,并表示自己绝不会让匈奴能够威胁唐朝。】
汉朝初年。
刘邦活动了活动身体,换了个姿势,思索道:“李渊选择迁都,这本身只是一种选择,倒没什么。但是,他选择迁都的原因中,突厥占比多大?而其他原因又占比多大?”
毕竟此时的突厥确实看起来比较强大,而唐朝方才完成一统没有几年,此时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并不是最好的时机。避祸这件事本身没什么。
但其实迁都本身确实不是最佳的选择——在还有其他可能的前提下,长安终究还是有着不小的政治意义的;而且,还是那句话,唐朝一统不久,此时迁都是否会动摇国内的信心?
萧何等人也认为迁都这个选择并非最佳,而李渊确实也没有真正迁都,只是考察地点、不迁也无所谓。但他能够做出这样的姿态,其中是否有关于朝堂势力整顿、以及三个儿子争斗的原因也不好说。
刘邦叹了口气:“信息还是不够啊。”神迹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具体说过李渊在基本统一、太子秦王争斗的时候做了什么。
东汉,建安年间。
曹操眯了眯眼:“李世民就算不在乎迁都,只出于他的功绩多为军功,就不能支持迁都。”
他必须打!虽然没有得到具体的信息,但天策府既然能够开府设官,再加上陕东道大行台的属官,可以推断出李世民身边应当聚集有一些开国时期的功臣。
这些人,也必然是支持不退缩、迎战突厥的一员。
【李渊并没有立刻被说服,相反,他对有人驳斥自己的命令很不高兴,就派李世民带着三十多个骑兵到关中巡视,让他拟定击退突厥的计划。】
【大约李渊是想让李世民看看唐朝的现状,让他认识到迁都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李世民并没有改变想法,巡视完回来后,李世民依旧坚决上奏不可迁都,最终李渊还是打消了念头。】
【随后,就派遣李世民和李元吉去抵御突厥,也就是五陇阪之战,这一战,虽然唐军势弱,但李世民通过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之间的矛盾,打消了突厥继续入侵唐朝的打算,暂时立下了盟约。】
【同时,各地的唐军坚决抵抗并反击匈奴,并且获胜,也进一步打消了突厥想要入侵中原的想法。】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对于这次反间计的运用十分欣赏:“突利与颉利矛盾已久,唐太宗对于人心的把控实在高超,又神勇过人,才能让突厥暂时退兵。”
知道突厥两可汗互有矛盾的人并不少,但有多少人能够制定出一个可行的、立刻见效的计划,还敢于亲自上阵实施?
想到此,赵匡胤就想起了辽国和定难五州,还有赵光义的种种操作。
不得不说,虽然赵光义这些事情都没干成,但他遇到的时机却并不差。当时,定难五州难道不是一个挑动矛盾的好时机吗?辽国固然皇太后能力高超,但也不是完完全全无机可乘。以及那个交趾……
【面对李世民更加高涨的声望,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一次,李建成和李元吉邀请李世民到东宫夜宴,酒后李世民却心口剧痛,吐血不止,陪同在侧的淮安王李神通惊恐地扶着李世民回了秦王府。】
【顺带一提,在武德五年,李世民就被李渊要求搬出了承乾宫,到了宫城外西侧的弘义宫居住。】
【李渊对儿子还是有那么点关爱之心的……不多,有一点点。】
【于是他就亲自到了李世民的秦王府,探望了李世民的病情。】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笑出声:“哈哈哈……确实,李渊还是有点对儿子的关爱的,只不过不多。朕猜,这次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毕竟李世民又没什么大事儿,嗯,没死。”
在他看来,李渊确实还是有那么点对儿子的关爱的,不然李世民功劳这么高,若非是自己儿子,早就成了李渊的名单第一名。
但关爱绝对不多,否则李渊就不会放任争斗到这个程度。
听了刘彻的话,霍去病有些神色微妙,趁着刘彻自己笑得开心,他悄悄和卫青说话:“舅舅,陛下的意思是,李世民若是真的被毒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会被处置吗?”
卫青默默地拍了拍他,示意他先别想那么多。
霍去病重新坐回去了,卫青才暗暗叹息,观神迹所言,李渊宠妃不少,那子嗣大约还是有的,若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把李世民毒死,那说不定李渊还会扶持幼子。
【看完李世民,他就诏令李建成:“秦王一向不能喝酒,你们别在夜晚聚会宴饮了。”】
【又对李世民说,晋阳起兵、平定天下都有你的功劳,本来要立你为太子,但你坚决推让,我当然还是要成全你的好意。而你的哥哥建成当了多年太子,我废他也不忍心。而你们兄弟之间,“观汝兄弟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竞”。】
【那怎么办呢?】
【李渊就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去洛阳去,呆在陕东道大行台,“自陕已东,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听到这话,李世民对着李渊哭泣不止:“今日之授,实非所愿,”儿子我不想离开父亲你的膝下啊!】
【但李渊大约此时决心比较强,依旧坚持让李世民去洛阳,还说“洛阳、长安两地近在咫尺,我若是想你了,随时都能去看你,你不用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