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天禄三年。
如今登基不过三载的耶律阮神色冷淡,显然心情非常不妙——自己在位期间大辽的贵族们谋反不断,甚至自己之后的君主在位期间同样如此……
听到这样的消息,他的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
虽然他对大辽贵族们的谋反热情已经了解,登基三年,就已经爆发了两次谋反,天禄二年一次,就在今年、天禄三年又一次。
但他并没有太过担心,因为他有信心,等过上几年,自己登基时日一长,力量越发稳固并且强大之后,自己定然就能够像太宗皇帝一样、重新压制住这些贵族们;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他们可能出现的谋反行为,但起码能够大幅度减少,并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皇帝这个身份的权威。
耶律阮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登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但他到底是想要登上皇位、让皇位的传承回到他这一支,并且有信心能够处理好这种登基方式带累的各种隐患罢了。
但他现在从神迹的寥寥数语中并不愉快地发现,自己好像想的有些简单了。
“无法有力压制贵族”——这个“无法”,有具体的时间段吗?神迹并没有明确加以限制,诸如“登基初期”“执政前半段”等等;但是,很多时候,不加以具体限制,往往就是因为不需要限制。
再加上后面那句“在位期间谋反不断”……这不都是隐晦地表明,终他在位的所有时间,他都没能解决掉这个先前在他看来并不十分困难的问题吗?!
辽朝,应历九年。
辽穆宗耶律璟并不喜欢处理政务、为案牍劳心劳力,但神迹倒是还能让他有些观看的兴趣。此次神迹,他本来也要如先前数次一样,一边饮酒一边观看。但等到本次故事会主人公出现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
毕竟,本次的太宗是他大辽的太宗皇帝,又是他的父皇,生前又对他比较宠爱,还是应当尊敬的。
此时,看到耶律阮上位带来的后遗症,他冷笑几声。
这么一次登基,带来的影响何止是简单的谋反叛乱不断?明明是——谋反叛乱到直接弑杀皇帝了。耶律阮自己激化了这样的谋反行为,最终也死在了大辽贵族们的手中。
而成功杀掉了一个皇帝的影响显而易见,大家的信心更加充足了,热情也更加高涨了。他登基至今九年,谋反叛乱也已经有了数起,频率都已经远远高过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踊跃参与政治斗争的唐朝了。
和大辽比起来,唐朝那样的政变频率根本不算什么。虽然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
如果让之后的辽朝君主来说,他们会说:大辽的贵族们谋反叛乱的热情是不可能有消退的一天的!即使是经过了圣宗的治理也没有任何变化!
这可能也是大辽本身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所在吧。
就像汉朝、唐朝、明朝、还有宋国几个朝代也都具有各自难以割舍的特点一样。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并不知道其他辽国君主会把大宋的“特色”也当做例子,来安慰他们自己。
他只觉得,辽国的这个特点很适合加以利用——如果辽国贵族们的谋反热情真的那么高、谋反频率也真的那么高的话。
他把这个想法说给了在场的几人听,赵光美等人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贵族叛乱,那或多或少就会带来动荡;而若是能够让一个叛乱集团足够成功,就像是成功干掉辽世宗耶律阮一样,那对辽国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于是,几人纷纷把暗中资助、引导、挑拨辽国贵族搞活动的事情提上日程。
反正大宋对辽国的行动多了去了,再加上一个助力辽国贵族实现梦想也不算什么;有枣没枣打三竿,若是这个行动哪一天歪打正着真的成功了呢?
【说回耶律德光。】
【虽然我们已经讲到耶律德光驾崩于栾城,但是有一点还是要再次讲述一下的。那就是耶律德光对整个辽朝特色君主政治制度的贡献。】
【太宗对一个王朝整体的政治制度、精神风貌、行事风格有着极大的影响,辽朝也不例外。】
秦朝。
嬴政对于这个“辽朝特色君主政治制度”已经好奇了很久了——毕竟,即使到辽朝之后的明朝,看起来施行的基本制度的框架也还是没有脱离大秦的根本,那么这辽朝,又能有什么特色?
只能是在于他们非“汉人”的民族带来的特色了。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难得打算和除了太子朱标以外的儿子们对话——在明太宗的故事之后,往往都是皇子小团体在聊天。
只见朱元璋和蔼无比地问道:“你们几个,觉得这辽的特色……君主政治制度,会是什么?”
皇子们眼神交流,最年长的朱樉开口道:“儿子觉得,可能是,可能是他们的行朝?”辽特色的地方多了去了,就比如翰鲁朵,但若是一定和政治制度直接挂钩,且最为概括的说法,那应当还是那“行朝”。
金朝,天辅元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坐在神迹面前,身旁是他没有出征在外的几个儿子和信任的大臣。
他并不关心这什么辽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色,他想的还是那个辽朝贵族前赴后继谋反叛乱的事情。
作为在天祚帝时期的人,他对于整个辽朝谋反情况之多自然是清清楚楚——而这显然和辽自己是从部落转向国家的背景密切相关。当然,辽太宗死后的情况确实点燃、加剧了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最根本还是在于他们自身的根基情况。
那么,辽会有这样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继承皇位的问题;他们大金,与辽颇有些相似之处的大金,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完颜阿骨打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