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降下恩诏,赦免杂犯、死罪以下的囚犯,召还被贬斥的士大夫。
但是,却有一个人例外:李纲的罪不能赦免,更不用说召还了。为何?因为这是赵构采纳了黄潜善的计谋,用处罚李纲来恭谢金军。】
汉朝,元狩四年。
“他可还真是个天才!”刘彻脱口而出道。
太天才了。不仅继承了先祖顶尖的跑路能力,还继承了宋朝这些年来的各项传统,一个都没落下。
赵光义的跑路就不说了;赵佶和赵桓展现出来的经典案例,他也统统都学到了自己身上,出使求和,摇摆不定,以及干掉大臣来向敌人展示自己的诚意……
怎么不算是一种天才呢?又怎么说不是一个优秀的宋朝君主?
黄潜善和汪伯彦也不愧是宋朝的经典大臣,出的这些个主意一个个都充满着宋朝特色。赵构难道没有发现,他这么一通扬州动荡下来,南宋本就不算太稳固的根基此时又开始摇摇欲坠了吗?他这时候能做的,起码要把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两人拉出来以平怨愤啊。
如果不能尽早把混乱的局面把控住,把散落的人心重新掌握住,这股风浪迟早会扫到赵构自己身上——反正他已经有皇子了,太后也尚在,如何不能来一把退位另立呢?
反正赵宋家也不是第一次出现禅位太上皇了。
汉朝初年。
刘邦对于宋朝这段时间的秉性也只是摇头:“他们既然已经能够这么不要脸面了,怎么就不能把这个不要脸的特性发挥在应该发挥的地方呢?”
不要脸,对于一个朝廷,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未必就是坏事,只要这个不要脸能够帮助皇帝、帮助朝廷达成正确的、应有的目的就可以。
他当年,不是,他自己直到现在也没有那些世家贵族之类的讲求什么脸面不脸面的,而这样的行事风格对他而言如何?简直是大有裨益!
所以,刘邦完全不觉得不要脸是一件绝对的坏事。
但是宋朝……能够不断求和,能够左右横跳不顾约定,能够做出干掉自己人来向敌人求和示好……这些事情,件件都能算得上非常不要脸。
既然都能这么不要脸了,为什么不能把这份不要脸用到对敌军的事情上?为什么不能用在稳固国内治理的事情上?
明明有这么厚的脸皮,这么好的天赋,却没有半分用在正地儿上。太可惜了。
【除了这些对金朝的示好和防御,赵构在安抚宋朝内部人心上也用了些心思。】
【二月十九,命朝廷拿出十万斛米,在杭、秀、常、湖州和平江府降价出卖,接济东北流亡侨寓的民户。金军焚烧扬州。
二月二十,采纳御史中丞张膺的意见,罢除黄潜善、汪伯彦的官职,任命户部尚书叶梦得为尚书左丞,张膺为尚书右丞。
二月二十一,赵构让平江、镇江府及常、湖、杭、越州列出本地京官朝官以上官员姓名,准备供朝廷任用参考。
二月二十二,又将军队的管辖权重新划分,御营使司只掌管行在五军,凡是边防经制都全部归属于三省、枢密院主管。
二月二十三,罢除了军期司中趁乱拮敛搜刮民财的人。而在这一天,金军已经撤离,吕颐浩派遣将领陈彦渡江袭击金军余兵,收复扬州。
二月二十五,黄潜善、汪伯彦两人彻底被罢职。
二月二十七,下诏,让士人和百姓陈述这段时间中朝政的得失情况,要求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
【怎么说,这些常规举措确实起到了些许作用,也暂时让一团混乱的局面有了些许稳定之处。】
宋朝,开宝年间。
“但是这些举措都不能在实际上真正稳定局面。”赵匡胤平静道,这完全是有智之人都可以推出来的事情。
扬州本就人心惶惶,赵构又什么也不管只自己径直往杭州而去,这让江北的民众如何作想?让江北尚在抵抗、或者此时被调至此处的将士如何作想?又让那些被你扔在脑后、同样仓皇南逃的大臣们如何看待你这个皇帝?
纵使是太宗赵光义,原本就有着威望的皇帝,在燕云仓皇逃窜之后,还面临了将士以为他已经不测、从而拥立太祖之子的事情呢!
赵光美怀疑道:“难道说会军中生变?杀掉黄潜善和汪伯彦,然后逼迫赵构做一些事情……或者退位?”赵光美作为赵匡胤的弟弟,对于大宋此时的军中情况也是较为了解的,他们绝对是能够有那个能力和野心去拥立新主、大权独揽的。
而百余年后的南宋……虽然那时候大宋经过了百余年的以文抑武,武将的权力遭到了长期的压制和束缚,但是他们到底是武将!是能够指挥起一支军队的人!这样的性质注定了武将如果有机会,那么总是有发动政变的能力。
即使是在大宋。
况且,大宋在南宋初期这个阶段,本就处于战争状态,到处都需要军队和将领;又发生了皇帝南逃的事情,武将们总有人要挣脱枷锁。
赵匡胤点头,但是他并不觉得如果发生军中的变故,这些人会只想要杀掉黄潜善和汪伯彦:“不只是杀黄潜善和汪伯彦,况且他们两个已经被罢职。赵构身边不还有一群内侍?特别是护送他一路出扬州的那个康履。”能够被赵构在跑路的时候记着带上,或者自己能够有机会跟上,康履的受信任程度显然非常之高。
这样的内侍,往往就是搞政变的时候会被人惦记上的——特别是,如果康履真的做了什么坏事而的话。
【但是,虽然赵构按照自己的逻辑下发了一系列诏书,也自觉安抚民心军心,重新稳定朝廷;可实际上,这些诏令并没有能够真的达成他想要的目的。】
【宋朝的混乱已经难以控制,而且,即将要发展至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