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至元年间。
本来已经心有准备的忽必烈看到这几个选项,顿时一愣:“第一个选项竟是那木罕?忙哥剌呢?”忙哥剌也是他的嫡子,是嫡出二子。而神迹中甲选项中的那木罕,是他的嫡出三子。
但这也只是他一时情急下的反应。当他说出口时,他便明白了其中之意——忙哥剌也已经先于自己一步离世了。
按照神迹的选项内容,既然给出了嫡出三子那木罕的选项,那理当也给出忙哥剌的选项,而只有一个可能让忙哥剌不在选项中出现,那就是忙哥剌因为客观现实的原因,已经不能成为候选人了,一点可能都没有。
真金也在看着这几个选项,选项数量较之从前而言可以说是相当多——而之所以这样多,还是因为神迹将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分别列举了出来。
这意味着什么?真金不断揣测着,又同时在推断自己父汗的心理:自己没了,忙哥剌也不在候选人之列,那么他会选择自己的同母弟那木罕,还是选择自己的儿子、他的孙辈?
是的,真金直接将那些与自己不同母的弟弟们排除在了选项之外,开玩笑,这种情况下,且不说各个部族、各方背后势力的力量对比,只说自己父汗,就基本不可能立除去自己的同母弟为储。
只是,从父汗再度确立储君的时间,和自己薨逝的时间来看,这个储位,确立的可不算容易啊。
忽必烈也在从这个角度思考选项。太子至元二十二年薨逝,自己在至元三十年才重新立了一个储君,其中足足隔了八年。更不用说,在太子薨逝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年岁七十,实在年迈……
这样的岁数,这样的太子盛年薨逝,再叠加上大元现如今已经可以预见的未来的朝堂情况……为什么会隔了足足八年,一直拖到自己都已经年近八十?
忽必烈排除了甲、乙两个选项。
没错,这两个选项都不符合情况。
那么,在自己的这几个孙子之中,自己究竟选择了哪一个?长孙甘麻剌当然很好,自小就在他和察必皇后的身边长大,又聪慧勇武;答剌麻八剌和铁穆耳也颇得自己宠爱……况且,铁穆耳还算是幼子。
忽必烈猛然意识到一件事情:自己确实是立了皇太子没错,但是按照大元的情况,皇太子、太孙和最终成功登基称帝的人——可不能完全等同啊。
再有,即使不谈最终登上皇位的人和皇太子、太孙是否为同一人,只说立皇太孙这件事情,他需要在真金长子甘麻剌和真金幼子铁穆耳之间抉择,这是否就是又一次且至关重要的,蒙古幼子守灶传统与中原汉制嫡长继承间的交锋呢?
【丙】
【选项错误】
【丁】
【选项错误】
所以,到那时的自己,最终还是选择了真金幼子铁穆耳么?那对于甘麻剌,又是怎么样的安排?
【戊】
宋朝,开宝年间。
“直接越过了子辈在孙辈之中选择吗?”赵光美道,又表示认同,“不过,这时候忽必烈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的孙辈也确实已经成长起来了。”也因此,立孙辈为皇太孙,也不用担心出现什么继承人年幼、无力承担国家重任的问题。
赵匡胤没有说话,他虽然同样觉得大约是在这几个孙辈之中选择,但他还是在等着忽必烈那一边的选择——【丙】,错误;【丁】,错误;戊?!
“他跳过了嫡长孙、次孙,直接选择了最后的那个孙子?”赵德昭也意识到了忽必烈的选择问题,经过了足足八年,在自己的年岁已高的情况下还拖了这么久,足以见他内心的考量,“所以,他这个皇太孙的确立,还是走着蒙古那个幼子守灶的传统?”
“他真的转向了蒙古传统制度,而非继续中原汉制改革?”
别的都还是次要的问题,这一点,才是关键。
在经过了八年、顶着自己身体可能出现问题的压力下迟迟确立的皇太孙的名位,能够充分表露出忽必烈本人的倾向和态度,而这个态度,必然影响整个朝廷,影响所有王公贵族,继而传导至中层下层……
这对于中原汉地的非蒙古人百姓而言,当然不能算是好事。
“唉,按照蒙古那种情况,就算是确立的皇太孙,也未必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和汗位,”赵德芳吐槽,“虽然看起来这个铁穆耳的身份还算有力……”只要他能够获得宗室诸王和功臣将领们的拥护,就可以了。
赵匡胤笑了,对于蒙古这个皇位传承情况:“虽然现如今确立了铁穆耳为皇太孙,他也很有可能能够继承皇位,但是接下来就是那混乱的二十六年啊。”
而论起来,离皇位最近的、继承权最高的,除去铁穆耳的子孙,不就正是甘麻剌和答剌麻八剌的子孙么!
当初蒙古的汗位能从窝阔台一系转到了拖雷一系手中,这元朝皇位既然传承如此混乱,那世系更迭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啊。
【在经过八年的深思熟虑后,至元三十年,忽必烈终于重新定下了一个有着太子册宝的人,他在自己的孙辈、真金之子中进行选择,最终选中了老三铁穆耳,授予其皇太子宝。】
【而铁穆耳,正是后来的元成宗。】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嫡子……当然是因为,忽必烈的除了太子真金外的其余几个嫡子,也都已经死了啊!】
【而在三个孙子之间,忽必烈选择了最小的那个孙子铁穆耳。
之所以没有选择答剌麻八剌,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答剌麻八剌在后来身体情况不太好,至元二十八年答剌麻八剌第一次被诏令出镇怀州,但还没到怀州就因为患病回到京师;至元二十九年,就因病病逝于上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年二十九。】
【此时,就剩下了甘麻剌和铁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