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 > 第277章 进攻朝鲜

第277章 进攻朝鲜(1 / 2)

 推荐阅读: 反派儿子别太拽,妈有伞 重生之我为妖皇之子 末世:开局忽悠校花亿万小金库 相爷,夫人说碧落黄泉生死不见 让你好好上学,你成了泡菜总统 修仙:从点石成金开始 末世之三合一系统 我转生后竟然变成了精灵族少女 让你开挂,没让你开一万个挂 旁门左道得永生
最新网址:hbcjlp.com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其实还沉浸在前面明神宗三十年不理朝政的巨大震撼之中:“他三十年不理朝政,也不出宫门……他这个皇帝是干什么的?”就呆在宫里面那一亩三分地里,混日子?

皇帝有这么当的吗?有吗?!

这么混日子,还当什么皇帝?!

他抬手抹了一把脸,深刻觉得自己确实不太能够想象到这样的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也无法理解这种人——但是,三十年不理朝政,不出宫门,不怎么见大臣,也不批复奏章……

他居然还能稳稳当当地坐在皇位上,好好地当着这个皇帝!

到底是这个明神宗朱翊钧太善于掌握权力,能够让大权即使在自己不理朝堂三十年的情况下也半点不旁落;还是明朝的大臣们,一个个都没有那种夺取大权的能力?

或者,夺取了权力,但也没想着换一个皇帝?

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这个问题实在重要。非常重要。

毕竟,看前面神迹对大唐的形容,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他大唐,怕是没两年就会有宗室勋贵大臣们联合起来搞一波谋反——更不要说连着三十年皇帝都这副样子了。

但,这个问题,尤其是牵扯到大唐本身的话,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此,李世民尚未思考出个结果来,便听到了接下来的内容。

三大疑案。

且全部都是围绕着皇帝、太子这样的权力核心而诞生的大案。

李世民对于前面的那个问题顿时兴趣大减。无他,这三件大案,或者说三件大事,事实上每一件都充分说明了明朝在这一时期的权力斗争问题。

第一案,明神宗在位时期,姑且算是围绕太子国本的斗争,明神宗给暗了下去;第二案,明光宗驾崩,红丸这个东西吧,一听就是和丹药什么的属于一种东西,只不过这个进献之人是否怀有其他心思不好说。

但是第三案,这个移宫案,就完全是权利争夺的具象化。李选侍想要待在乾清宫,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会因为明光宗的驾崩而一落千丈;而大臣们坚决反对,也是奔着争取皇帝的信任、拥有更多权力去的。

上述这些大案,出现一件,就能够证明权力之争相当激烈了,且已经到了不怎么体面的地步;更何况,是连续出现三件呢?

也因此,之后明朝在明熹宗和明思宗时期的党争问题,全都属于很正常的发展结果。

至于那句“皇帝有权力,但却并不能通过权力真正达到想要的结果”,李世民也是深有体会。大唐,现在是没有像是明朝末期那样的党争,但是大唐有世家大族啊!

虽然,现如今的世家大族也早已不是最鼎盛的时期,但到底都还存在,就连李家自己都不是什么草根起家。他这个皇帝手中有权力,且是相当大的权力,但是她能够通过简单的权力使用达成压制分化瓦解世家的结果吗?

不能。

换言之,明思宗不是不能在最终通过权力达成自己想要控制党争、进而削弱甚至让党争之风被废止的结果。但是,这需要两方面:一是明思宗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而不是随心而来随意下手;二是,足够的时间。

如果皇帝能够保持正确的路径,执行正确的政策,那么,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此消彼长,总归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上,到最后,怎么也能达成一部分目的。

只不过,第一点暂且不谈,但第二点,时间,显然明思宗并没有充足的时间。

李承乾看耶耶想了半天,这时候好像已经没有那么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了,于是便向李世民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耶耶,为什么那个明光宗身体不适,太医要给他开泻药?”

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那个明光宗登基后身体不适,结果太医院就给他开了泻药,然后他的病情就更加恶化了。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确实也为明神宗的操作感到震撼,此时他觉得那个庙号真是定的非常巧妙。只是,对于他而言,更重要的还是明熹宗和明思宗时期的事情。

党争,党争!

他有些恍惚:“我大宋日后会出现的党争,也如这明朝的一样吗?”明朝的党争已经是这种鬼样子了啊!

明熹宗时期,东林党众正盈朝,随后又和宦官魏忠贤的阉党展开斗争;可到了明思宗时期,阉党倒台后,剩下的可不只是东林党,还有宣党、昆党、齐党、浙党……这些个党派总不能是突然一下子就蹦出来的吧?

那之前,在明熹宗时期,斗争的双方,东林党和阉党之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东林党,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阉党?

赵光美也有些不想接受这种可能,这种大宋也是这样搞党争的可能:“但要是这么说的话,那随后的党争只会越发激烈,根本不可能缓和。”

阉党倒台,东林党追杀残余的阉党成员——这些残余的阉党成员,是正儿八经的阉党成员,还是说其他当时站到了阉党一方的党派?以及,其他与东林党不和的党派?

而在当时的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中,在这两面大旗之下,到底参与进去了多少大臣?

中央朝堂有多少人?全部还是大半?地方官员封疆大吏、包括边将们又参与进去了多少?

就像是神迹说的那样,在党争的这面旗帜之下,在这样的官场风气之中,人人结党,人人参与,不参与的也会被随机打上某一个甚至某几个党派的标签。

这样下去,明朝能好才怪。

赵匡胤叹道:“依照神迹所述,这个明思宗大约在处理阉党的时候,打击面积非常广。”雷厉风行、彻底清洗,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东林党和阉党的这两面大旗,将朝堂上地方上九成的官员都卷了进去的话……

“而且,更关键的是,明朝朝廷已经没钱了。”赵匡胤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天灾和民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招抚,但是大量饥民都降而复叛。这还是次要的,问题是,他们还能给边军等各地军队发军饷吗?”

赵德昭迅速道:“儿子记得,前面就讲过,明朝收不上税也发不起军饷。”

得,这是一个定论了。那么,发不起军饷的朝廷,还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吗?以及,还能保证军队将领的忠心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