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想要断绝如何地困难,即使断绝,也只能做到短期,时间一长,这样的情况又会出现;就是真的谈了,大家——不论皇帝还是大臣还是士绅百姓们,也都无法想象这么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能从根底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遏制。
但是,看到这一整个过程,康熙也已经明白,央洲,早已过了辉煌鼎盛的时期,更是难以扭转。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将领,都像是那些地方头目一般,可以私自与敌人媾和,与敌人商谈条件,与敌人同流合污……
哈!不要丢了皇上的面子!双方都不要真的开炮,只是放上几声空炮!
这也怪不得央洲的这么多炮台这样轻易就陷落了。
即使央洲的布置和防御策略确实存在问题,即使央洲的实力确实敌不过对方,最终终归要战败,那陷落的速度也不应该这么快——如今看来,说不定就算没有策略失误和武器的差距,在这样的将领和军队的防守之下,央洲也会被这莺莺国打得节节败退。
可是怎么解决?怎么解决?
如果是武器方面的差距,可以派人去学,即使有其他的衍生问题,如派谁去学、装备到哪支军中……都并不难解决;但是这并不是武器方面的问题,这还包括了在央洲的军中纪律、官员态度等非武器的、而是人的方面的问题。
人的问题,怎么解决?
或者说,他,如何能够从他所在的时期,解决掉日后数代之后会出现的人的方面的问题?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向刘启提问道:“你觉得,为什么查尔斯一直没有持续作战,而是打上几天就重新派人前来谈判?”
刘启思量,他想到了这一场战争最初的起因:“除了他们的补给问题外,最主要的应该还是为了重启贸易。”
不管莺莺国那边有多少野心,他们的野心中的极大一部分都是与贸易有关,他们想要更大的贸易自由、更大的贸易份额、更大的贸易利益——他们想要让央洲答应他们的贸易条件。
【查尔斯这样的做法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他不想因为战争的原因,导致花穗城的这些商人们都离开。】
【发动战争,是为了获得利益。】
【而莺莺国的这一次的利益,就是在于更大的贸易利益。】
【如果因为战争,反而让这些能够带来利益和贸易网络的商人们都跑干净了,那显然不是查尔斯、詹姆斯等任何一个舰队长官,或者莺莺国国内愿意见到的事情。】
【况且,就在此时,海洋上,还有许多艘莺莺国的商船还在徘徊,就等着莺莺国的舰队用武力让他们能够重新进行商贸活动。】
【因此,他再度发出了要求谈判的文书。】
【而杨松呢,经过这几天劈头盖脸,如疾风骤雨一般的打击,他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个敌人,与之前的并不一样,而且,他还开始认为难以敌过对方。他或许只能勉力做到保全滨南省,至于皇帝要求的全歼敌军,那是压根做不到了。】
【于是,杨松虽然表示自己只能处理军事事宜,并没有与查尔斯谈判的权力,但是他还是表达了愿意谈判的意愿。】
【同时,他跑去找到了林石麟,与他一起讨论此事的应对之法。】
【而在查尔斯提出谈判的第二天,二月二十七日,余与堂再度前去与查尔斯谈判。查尔斯态度非常强硬,同时,他表示,如果央洲能够恢复通商,那么莺莺国的舰队可以暂时撤退。】
【杨松在与林石麟等一众官员商讨过后,在对花穗城随时可能被莺莺国舰队攻陷的担忧和恐惧下,在觉得确实没有办法抵挡住莺莺国的舰队的情况下,决定同意查尔斯的条件。】
【于是,二月二十八日,杨松一边给查尔斯传递自己和滨南省众官员同意条件的消息,一边在城中贴出了告示,表示各国的商人们都可以依照旧例进行贸易。】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对于滨南省的官员们最终选择了屈服并不意外。
虽然有时候,为了战争胜利,牺牲一座城池并不如何,但是滨南省的这些官员们大约都是自觉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可能的——也或者,这个概率太小,让他们不愿冒此风险;以及,即使日后能够获胜,但他们倘若弃城,也还是会被皇帝惩处,身家性命不保;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官员的心中还有着那么一些对城中百姓的在意。
总之,他们放弃了——这就是战争的价值之一。
获胜的一方,可以获得一定的权威,并由此来压制另一方。
这也是他一定要对北面那些家伙动兵的原因之一。只有战争上获得了胜利,才能获得大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朱瞻基思来想去,道:“所以这一回,皇帝能明白事情的严峻程度吗?”
朱棣和朱高炽都沉默了。
他们虽然很希望皇帝能够意识到,但是他们也必须承认,皇帝多半在这时候还是意识不到的。
如果消息传回朝中,皇帝可能不会觉得是己方确实存在差距,以至于不敌,他还是很有可能会接着觉得是杨松如同前面的伊农还有静安一样,胆怯了,惜身了,不敢作战了。
但问题是,这还是消息能够传回朝中的情况。
消息,能够传回朝中么?
“这个杨松已经年逾七十,官场上打滚多年,想来写奏折的本事也要比其他年轻一些的官员高上不少。”朱棣最终这么说道,顺带教育一下子孙,“能够分辨臣子的奏折,发现他们之中的问题,也是为人君的必备能力。”
说实话,杨松这都直接相当于达成一个协议了,虽然没有签字……这要能把皇帝糊弄过去,那不仅仅需要他本人的写奏折水平高超,还需要其他滨南省的官员们也与他“同心同德”才行。